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大 器 今 聲 ─ 臺 灣 斲 琴 展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4863

大 器 今 聲 ─ 臺 灣 斲 琴 展

民族藝師孫毓芹先生百年紀念活動
本頁訊息由您創建,您可以 點此編輯

主辦人/單位: 主辦單位:台灣琴會、紫藤廬 指導單位:文化部

首次展演日期: 2015-07-04    結束展演日期: 2015-08-02
詳細時間說明:
7/4(六)~8/2(日) 11:00~18:00

活動地點: 紫藤廬
活動地址: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關於展演:

展覽日期:2015/7/4~8/2   11:00-18:00

參展斲琴家:葉世強/林立正/唐健垣(香港)/陳國興(馬來西亞)/蔡本烈/李筠/孫于涵/程惠德/單志淵/陳紘/劉繕維/鄭德宣/盧耽/黃敬庭/林法

主辦單位:台灣琴會、紫藤廬

指導單位:文化部

 

為紀念民族藝師孫毓芹百年,台灣琴會特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臺灣琴史展暨孫毓芹先生特展」、「琴詩書畫展-文人之藝術」、「民族藝師孫毓芹先生百年紀念音樂會」等,其中也與紫藤廬於7月4日至8月2日合辦「大器今聲─臺灣斲琴展」,邀集了孫公門下弟子聯合展出二十八床古琴,展現近半世紀以來台灣的斲琴發展。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隨著近年兩岸習琴風氣漸盛,古琴不再被視為是專屬於文人的雅樂而已;其實古琴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難學,只要瞭解指法勤加練習,人人都可以輕易彈上幾曲,只是除技法外,心性的修養與琴聲的融洽合一才是真功夫所在。而許多琴人在彈琴後卻苦無良琴,因此也開始嘗試製琴,如曾當選國寶級民族藝師的孫毓芹正是如此開啟了桃李滿天下的斲琴之路,他不只研製新琴,還改良新琴與修復老琴,對於台灣斲琴技藝的薪傳箱承可謂影響深遠。

每位琴人開始接觸古琴的緣由,以及琴身選材、製琴做工上各有相異,本次有十三位台灣斲琴家及兩位海外孫公弟子參展,均為首屈一指的琴家,如已故的傳奇藝術家葉世強是許多人習琴的啟蒙者;被稱為香港「雜家學者」唐健垣,除古琴外,也精通古箏、南音、茶藝和甲骨文;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國興則將四藝(山水畫、古琴、音樂與書法)合一;更有少見的女斲琴家李筠、孫于涵、陳紘,將女性特有的美學品味挹注其中。

斲琴是門結合了人文與美學實踐的藝術,也更加深化了古琴文化的底蘊涵養,除邀請您前來紫藤廬欣賞這十五位琴家的斲琴作品,也推薦展覽期間舉辦的三場專題講座給想更進一步了解斲琴技藝的愛琴人。

 

│專題講座│
2015/7/9 (四) 14:30-16:00 林立正/斲琴技藝造作問答
2015/7/16(四) 14:30-16:00 唐健垣/古宅牆中發現雙層面板唐朝古琴
2015/7/23(四) 14:30-16:00 陳國興、單志淵、鄭德宣/古代與現代的古琴斫製方法

每場 NT$600含茶點費,三場套票 NT$1500。

➔報名網址:https://goo.gl/IJ3HWQ

 

 

費用說明:
展覽免費參觀;專題講座每場 NT$600含茶點費,三場套票 NT$1500。

售票網址: https://goo.gl/IJ3HWQ
活動聯絡電話: 02-23637375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