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第三自然》耿晧剛個展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2758

《第三自然》耿晧剛個展

主辦人/單位: 月臨畫廊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7-09-09    結束展演日期: 2017-10-08
詳細時間說明:
9/9(六)~10/8(日),11:00~18:00(每週一和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休館)

活動地點:月臨畫廊

地址:台中市西區英才路589巷6號1F

關於展演:

月臨畫廊9月9日至10月8日將於一館推出《第三自然 耿晧剛個展》,本檔邀請到曾在義大利、日本、台灣等國展出的藝術家耿晧剛,展示其2015年至2017年29件壓克力彩平面作品,另輔以4幅1997年的米蘭手稿,總計33幅,展名為耿晧剛引自學者蕭瓊瑞教授所撰的〈吟詠第三自然-耿晧剛的時尚詩情〉一文,並借用專文所提的第三自然概念,透過本展充滿藝術家天馬行空的線性抽象作品,將帶領觀者對色彩的感知與空間的探索,開展觀看者的想像力與感官的敏銳度。月臨畫廊將於9/9(六)15:00舉辦藝術家耿晧剛的開幕茶會,茶會當天藝術家將分享創作理念和歷程,以期觀者對藝術家有更多面向的了解。



平行與斜率 - 耿晧剛的第三自然新作

文/蕭瓊瑞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教授》 台灣美術史學者

       在新世代的抽象畫家中,耿皓剛是表現頗為傑出的一位,生長在藝術世家,結合父親建築師的理性建構,和母親的水墨抒情,耿晧剛在留學義大利的1990年代末期,和新世紀初期,已逐漸顯露個人在藝術創作上的獨特面貌:一種對外在世界好奇、探索,不斷吸納、映現、拼貼,甚至帶著強烈的、屬於年輕世代的時尚色彩。

       1969年出生的耿晧剛,已經是屬於玩著機器戰警、打著電動玩具長大的一代;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之後,便前往歐洲古老卻也時尚的城市米蘭,進入布雷拉藝術學院就讀,主修繪畫與裝置,指導教授Prof.Diego Esposito更是一位強調觀念與思考的前衛藝術家。這樣的背景,讓初至異國的這位東方少年,學會了用心眼去觀看、認識、掌握、紀錄那個既古老又時尚的歷史名城;那曾經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故鄉,也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這些偉大的曠世奇才生活、創作的地方……。

       然而相對於那些古老而久遠的歷史,眼前櫥窗的擺置、琳琅滿目的商品色彩,乃至古老牆面馬賽克的幾何紋飾和質感,以及街道石塊排列的規律,在在更吸引了這位年輕人的眼睛和心靈;而這些視覺的元素,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他的創作之中,成為畫面的一部份。

       在西方風景畫的傳統中,大自然地景的高低起伏、尺度變化,曾是尼德蘭地區這些所謂的「低地國家」畫家最早關心、記錄的對象,因此,風景畫被稱作「Landscape」。等到近代,尤其是印象派的興起,市民階級的抬頭,工業社會初期正在形成的都市景觀,成為藝術家關懷的新課題,於是相對於最初的大自然之被稱為「第一自然」,城市景觀則成「第二自然」。

       到了工業文明的極度成熟,人工的製造物、商品、印刷品、電腦圖像……等,又取代了城市景觀的街道、建築,乃有了「第三自然」的成立。

       對於像耿晧剛這些玩著機器戰警與電動玩具長大的新一世代而言,「第三自然」顯然是他們生活中更親切、熟悉,足以互動、合一的內涵與課題。

       耿晧剛對這些「第三自然」視覺美感的吸收與運用,初期並不納入完全理性的掌握或歸納,也不抒發成一種全然感性的情緒或發洩;毋寧說,他更像是一個行吟的詩人,以開敞、流動、適意的心靈,讓這些色彩、形式,乃至衝突、拉拒的語彙,依他們自有的溫度、個性,同時呈現在畫面之中。耿晧剛初抵米蘭的1998至2000年間,就有一批以有色墨水形成的紙上作品,往往以極簡拙的幾筆,捕捉某些湧現的靈感或意象,有時是一些反覆的平行線,有時是一些重疊的符號、筆劃,有時則是人體的勾勒……。總之,這些早期的紙上手稿,作為日後創作的參考,卻也記錄了某些閃現的靈光,基本上,反而更透露了藝術家在創作前期的思維痕跡與焦點。

       而在壓克力彩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窺見耿晧剛在色彩重疊上所投注的用心,往往看似平面的色塊中,其中有一些壓印、重疊的肌理,在淡亮的色彩底層,其實掩埋著多重層疊的暗沈色彩;這種猶如複寫紙般的層疊效果,既增加了畫面的肌理質感,也呈顯了歷史記憶的層累與呼喚。

       此外,色彩也擔負著溫度傳達的任務,像幾件標題為〈熱帶〉(2012),或〈24度〉的作品,都可以看見藝術家對環境的敏感與掌握。有時,你會窺見某個建築古老的馬賽克拼貼圖案;有時,你會發現猶如方格玻璃櫥窗後繽紛的色彩;甚至,有些時候,畫面中就直接出現米奇、米妮、海綿寶寶,和超人、蝙蝠俠等等的卡通圖案;在2013年的一批作品中,則在幾何的圖樣中,出現斑馬、豹等動物的皮毛,耿晧剛的作品,充分反映一個多所關懷、凡事入心、凡物入眼的熱情藝術家的生命本質。

       耿晧剛創作取材的範圍,顯然極廣,有時來自城市的壁面、櫥窗、市招、路石…...,有時來自居室空間的小物件,如:信封、摺紙……等。幾件取名〈喬依斯(Joyce)〉(2012-2015),或〈梯〉(2014)、〈迷彩〉(2014)的作品,也顯示藝術家生活的片斷與接觸或閱讀的內容。

       作為一位成功的藝術家,關鍵還不在對外在世界的感悟與捕捉,而是在如何將這些事事物物,安置、集中在一個有限的畫面中,而顯現出一定的意義或美感。明顯地,耿晧剛的成功,正在將這些原本獨立、片斷的物象或語彙,從自身的語彙脈絡中抽離出來,又併置、拼貼到另一個脈絡或文本中,形成新的意義或語境,增加了觀眾觀看、理解的空間,甚至不同的詮釋或感動;這樣的手法,其實就和裝置藝術的構成,有著相當雷同、流通之處。

        2015年的〈導航〉顯然是一個新的開端。這件畫在畫板上的作品,一反之前較具指事性或象徵性的半圖像構成,是採用完全平行與垂直的畫面構成;左半約近全幅三分之二寬幅的部份,色彩明度較低,從粉紅、灰黃、黑、藍、墨綠到紫藍,而右半約僅三分之一寬幅的部份,則作較小的平行分割,接近中間的幾個色塊,如純白、灰、橘紅等,明度較高(尤其由中間的一塊紫藍及左側的大塊黑色所襯托),成為全幅視覺的焦點,猶如具有〈導航〉的作用,一如在黑暗海面上,引領船隻航行的燈光。

       從〈導航〉出發,2016年即有一批名為《前進》系列的作品,這批畫在畫布上的作品,尺幅略小於2015年的〈導航〉,但在平行與斜率的畫面分割中,較低沈的色塊,給人一種優雅、內斂的感受。

       而就在這種平行與斜率的構成變化中,亦發展出2016年的另一批作品,即:〈抽象-1〉、〈抽象-2〉、〈動力學-1〉、〈動力學-2〉、〈動力學-3〉、〈動力學-4〉,及〈紛-1〉、〈紛-2〉,和〈停泊〉、〈工作天-1〉、〈工作天-2〉、〈階梯〉等。這些作品,在平行與斜率的交織中,因色面大小的變化、因色相搭配的不同,更因彩色與無彩色的巧妙對照,讓畫面產生各種不同的視覺感受與心境風景;其中,尤以《動力學》系列,明度強烈的對比,加上線狀與面狀的斜率變化所產生的空間感,讓人對那些粉紅的色線特色留下深刻印象。

       在2016年的這批作品中,〈動力學-4〉及〈階梯〉所構成的曲面空間變化,顯然為2017年的發展,作出了預告,如:〈成長〉、〈眼中的世界-1〉、〈眼中的世界-2〉,及〈登頂〉等,這是藝術家現階段最新的面貌,也是從平面與斜率發展的幾何性構成,最為成熟的發展;當中可以看到一些色面與短色線較複雜的變化。

       幾何抽象最大的挑戰,即在如何維持藝術創作的思維特性,不致落入純粹設計的陷阱。耿晧剛的這批新作,明顯地發揮了他擅長的色彩掌握與畫面空間的深度感。那些交錯的平行線與具斜率的規律變化,正是建築物在陽光投影下最鮮明的印象呈現,但藝術家的色彩賦予,更塑造了濃厚的音樂性與空間感。

       在2015到2017年的新作中,也可以發現幾件刻意加入書寫線條的作品,如:2015年的〈桃花〉、〈檸檬樹〉、〈海岸線〉、〈日光浴〉,2016年的〈是雲-1〉、〈是雲-2〉,以及2017年的〈工作天-2〉等,顯然藝術家在這個講究平行與斜率的主軸下,另一可能的嘗試。

       作為新生代的抽象畫家,耿晧剛以強勁的創造力、辛勤的耕耘,再度向藝壇證明他的存在與努力,值得肯定、也值得期待。

 

 

費用說明:
免費

活動聯絡電話: 04-23711219    活動聯絡人: 顏小姐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