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家傳食譜:母親的森林—潘娉玉個展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701

家傳食譜:母親的森林—潘娉玉個展

Family Recipes: Mother's Forest - Ping-Yu PAN Solo Exhibition

主辦人/單位: 絕對空間 Absolute Space for the Arts

首次展演日期: 2020-12-25    結束展演日期: 2020-01-24
詳細時間說明:
星期一公休
星期二預約制
星期三至五12:00 – 20:00
星期六至日14:00 – 20:00

活動地點: 絕對空間 Absolute Space
活動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一段205巷11號

關於展演:

關於本展|

臺灣藝術家潘娉玉的創作,主要是在探討神話與當代生活的關係。她認為人類的集體神話,是由個體的生命故事所重疊而成的圖像。集體神話的原型(archetype),從過去到現在,持續地展示著某種微異(nuances)變化的發展性型態,召喚著我們對於人類所面臨的普遍性課題的認識。這種持續微異變化的發展性型態,即是「神話結構」。過去神話論述,大多強調原型的普遍性詮釋,以及原型典型重複發展的模式。在她的創作中,她強調:理解神話微異的動態結構,才能理解神話結構的意義。

神話的結構意義是說:神話原型的結構透過微異的作用,超越固有型態的限制,在整體上成為創造性的動態結構。這項微異作用的啟動,是透過生命創造性的參與和演譯,去突破典型的限制達成。原型的超越或是典範的超越,就是約翰•坎伯(Joseph Campbell)所稱的「英雄旅程」。神話予以我們的啟示:如何突破生命的限制、現實的限制,或是典範的限制,使我們「成為自己」-成為自己的英雄。神話結構意義,即是發現自我原型以及超越自我原型的旅程。
《家傳食譜》是體現她「神話結構」思維的一個系列性作品。在一次駐村計畫中,帶著一本母親的食譜,展開她離家最遠最久的行旅。帶著無比興奮心情,探索紐約藝術世界的她,怎麼樣也沒有想到,行李箱裡的食譜,成為在異鄉,與家鄉深刻情感的聯繫。《家傳食譜》系列作品,不只是從飲食談鄉愁,也試圖從生命經驗、從烹飪煮食,展開一系列對於家庭、歷史與文化議題的探索;因為家常菜它超越美食,它體現傳承、情感與文化。她以「家常菜」作為生命故事的線索,探討家庭故事的不同面向,也探討個人的敘事如何成為集體敘事。
《家傳食譜》顯然涉及文化傳統的傳承與創新,在此系列中,她也刻意以「美術的工藝復興」為策略,做為《家傳食譜》的平行議題。在後觀念藝術的時代,工藝能夠為美術或視覺藝術,恢復多樣性媒介語言的掌控能力,並且在「觀念-媒介語言-藝術作品」的架構中,提供實踐性面向的思維方法。此次在臺南絕對空間將展出此系列於2020年的新作《張凌食譜》、《金毛紅羽》(2019)以及《貓頭鷹姥姥》(2011-2020)、《天狗食月》(2016-2019)等四件作品,探討女性在家庭之中的角色。
關於藝術家潘娉玉|
目前創作及生活在臺北。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專長複合媒材裝置與雕塑創作。曾獲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美國佛蒙特工作室藝術中心第九屆亞洲藝術家獎學金。2009年曾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個展,並發表展覽同名作品集《永恆是情景的回復》;2013年於淡水藝術工坊展出「生命樹:歧異與歸屬」個展,2014年發行同名作品集。作品曾獲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典藏。
《家傳食譜》系列作品於2017年,分別在淡水海關碼頭與新竹關西七沁工作室,以及伊通公園(2020)以個展發表;此系列作品也陸續發表於臺東美術館「迴•游—尋找再棲地與物質記憶」(2019)、高雄市立美術館策畫之「再織:台灣當代纖維藝術展」旅美巡迴展(2017)、「當代藝術大觀:24道線索」(2016)、朱銘美術館「多重線索-2016 材質物語-纖維」、南投手工藝研究中心「織路染旅:臺灣當代纖維藝術的銳變」(2014)、首爾OCI美術館「創意報告書」駐村藝術家聯展(2014)等聯展。
從1996年迄今,已發表超過十次個展,其作品以聯展或駐地發表的方式,於臺灣各地、香港、首爾、紐約、波士頓、費城、舊金山等地發表展出。
主辦單位:絕對空間
空間營運贊助:國藝會
展覽贊助: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費用說明:
免費

活動聯絡電話: 062233508    活動聯絡人: 顏小姐

相關評論

觸景生情的滋味 --- 許家峰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