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715

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

主辦人/單位: 藝非凡美術館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21-09-15    結束展演日期: 2021-12-11

活動地點:藝非凡美術館

地址:台南市東區長榮路二段80號

關於展演:

本展挑選高雄攝影藝術家洪政任生涯當中具代表性的72組(件)作品,呈現他近40年的創作軌跡,及其充滿轉折之歷程的獨特樣貌。我們看見洪政任的個人背景、藝術養成與創作實踐,如何形塑不同時期的創作成果,也觀察他的作品如何回應臺灣1980年代至今的社會變遷,和本地攝影與藝術環境的發展。

「土步」源自洪政任稱其創作方法甚為原始,跟不上科技進步的自謙之詞,在此引申形容因應環境和需求而生的,經常為原始且克難的,且非正規學院訓練下所生成的個人創作方法。「土語」是一種原生的、結構化的表達與溝通方式;若以此概念思考所謂的「藝術語彙」,則土語應是在藝術家的創作題材和技法完美契合的情況下,才得以形成。展覽試圖從這兩個概念切入,勾勒出洪政任的創作方法與藝術風格的形成,並以他「非學院」、「勞工」、「高雄」等,在正統與主流的藝術結構之外的環境與條件,刻劃出其藝術歷程的「野生」性格。

洪政任的創作歷程約可分為三大階段——「學會養成時期」(1984-1994)、「黑眼圈實驗時期」(1998-2008)、「個人融合時期」(2009至今)。展出作品包括他在攝影學會所拍攝的沙龍照片與抽象影像;也有他自九〇年代末開始,跨媒材並轉向新的創作觀念的實驗作品,以及後來以紅毛港遷村事件為題材,逐漸顯露獨特風格的生涯代表作。最後也展出他將創作題材由對在地議題的關懷,擴展至臺灣當代文化與社會現象的最新系列《臺灣異托邦》。

洪政任由一個攝影學會出身的攝影愛好者,轉向「藝術創作」領域,最終成為國內外藝術機構評述與研究之對象的過程,實為臺灣攝影藝術的一個獨特案例。本展試圖顯現其他完整之歷程與其轉折,並探討作為臺灣攝影「野生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意義與價值。

THÓO-PŌO TÓO-GÍ Hung Cheng-Ren: A Survey looks at the artist's creative trajectory of nearly four decades. The exhibition showcases 72 artworks spanning the late 1980s and the current day, highlighting different stages of Hung's career.

Thóo-Pōo is a term used by the artist as a self-deprecating note to describe the lack of advancements in his techniques while compared to the state-of-the-art technologies in image-making. Here it refers to the methods one develops in response to the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work—often it is grown out of necessity and is formed outside formal artistic conventions. Thóo-Gí means vernacular. Here we refer it to an artistic "language" that emerges when the artist's "subject" and "form of expression" are well complementary of each other. From these two concepts, the exhibition examines the formation of Hung's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s, and how they lead to a style that is particular to his development as an artist.

Hung's care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ormative period" (1984-1994),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1998-2008), and the "fusion period" (2009-). Works shown include

the formally aesthetic pictures of his early years and his creative endeavor during the late 1990s and early 2000s, during which he and 4 other photo artists formed the Black Eye Circle Image Creatives.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that defined his later practice and helped form his "vernacular", a style visible in his iconic work on Hongmaogang: Place of Melancholy, and extends to his latest series, Formosa Dystopia, which is a response to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culture in Taiwan.

Hung embarked on his artistic journey as an amateur photo enthusiast and became one of the prominent Taiwanese photo artists of the day. THÓO-PŌO TÓO-GÍ is a survey of this trajectory, which is grown outside of the traditional or the canonical, in the wild. He and his comrades, which share with him similar identities and experiences, can be seen as the "wildlings" of Taiwanese photographic artists, a breed unique to this land.

洪政任 HUNG, Cheng-Jen

1960年出生於高雄,目前任職於中油公司。被稱為藍領藝術家的洪政任,從事攝影創作已近四十年。他的作品表現出對大自然和土地的關懷,也著眼於天災人禍和政治、社會變遷所引發的衝擊、矛盾,除結合平面攝影與立體材質的特性,也將自己的形象帶入作品之中,將現實與想像的世界,化為警世、駭人的影像。

他與友人在1990年代末期成立「黑眼圈影像群」,以團體和個人的身份,開始在臺灣各地展出,包含:2001年「後解嚴時代的高雄藝術」(高美館)、2003年「宇宙花園」個展(北美館)、2005年「影像高雄」(高美館),以及2007年大型的藝術進入社區行動「彩庄紅毛港」;他於2011年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中國),並在2016年參與巴黎攝影之家「傾圮的明日:台灣攝影家四人展」的展出(法國)。多件作品受到臺灣三大美術館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他自1990年代起便關注紅毛港遷村事件,以此作為創作主題。近年他將題材擴展至臺灣整體的政治、社會議題與文化現象,開啟《臺灣異托邦》創作計畫,持續至今。

策展人 Curators

吳孟真/ Mong-jane Wu

藝術家、攝影教育工作者。2000年畢業於臺大社會系,為倫敦大學建築史碩士及波士頓美術館藝術學校(SMFA)藝術創作碩士。作品曾於波士頓美術館和新英格蘭攝影雙年展展出。2015年獲文化部藝術新秀發表獎助,2016年參與高美館「快拍慢想:編導式攝影的社會光譜」展覽。2019年受邀於京都藝術中心駐村創作及發表。曾任SMFA攝影部門講師、美國Lifetouch公司攝影師、富邦文教基金會「青少年發聲獎」講師;曾任職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負責國際展「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之規劃執行。今年獲國藝會補助,進行高雄地方攝影團體「黑眼圈影像群」之調查研究。

林小溪/ Xiao-Xi Lin

藝非凡美術館研究員。1989年生於臺灣臺中。2012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主修燈光設計。曾在幾間私人美術館和機構擔任教育推廣職務,並於2017年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就讀碩士學位。過去喜歡在閱讀文學與劇本中探索人性之於創作的關係,現在則藉由他人的創作,並將對象放在公眾,希望以親人的文字書寫更多藝術裡的故事。

  

相關評論

鄉痛症,那無法抹平的尖刺:論《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 --- 龔卓軍

2021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龔卓軍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