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七里溪野視:影子下的清澈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152

七里溪野視:影子下的清澈

王郁雯創作個展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23-02-24    結束展演日期: 2023-04-05

活動地點:都歷東管處遊客中心

關於展演:
文|黃瀞瑩

 

「七里溪野視:影子下的清澈」呈現王郁雯近年於「七里溪」踏溯、採集,密集出入流域之際所發展的系列創作。七里溪發源自海岸山脈(位於吉哈那拉山與跋都山之間,日治時期因溪床散布藍寶礦脈,在識路者間留有其名),是條在地圖上未被標記的野溪,穿越台11線公路底部,自西向東,日夜湧動。
在2005年移居台東後,王郁雯的創作之眼始終描摹著東台灣的地景,形成其超越族裔與地方關係的「土地認同」,並數次投入東海岸環境抗爭運動。2015年因收集創作材料,為探查「七里溪黏土」,初次踏入藍色溪水中,自此埋下一條「朝向溪土」的幽微路徑。2021至2022年間,因疫情隔離政策之故,王郁雯與少數友人開始密集至七里溪遊蕩,捉蝦釣魚、踏溯採集,自此大量累積起關於七里溪流域的臨場知識與身體圖譜。
在行動與創作同步開展的時區裡,重複走踏七里溪所疊加的經驗認識,不僅止於環境對象,更是創作者對於自身的內在考掘。「七里溪野視:影子下的清澈」呈現出三個維度的「視域」-記憶、感知與動覺。作品《美好的一天》將2021年的某日凝縮為三幕的敘事蒙太奇,亦是「我們」正如何活在此地的感性投射;《七里溪的上游》捕捉了剎那的色彩印象,以及由水、光、石、夜所交疊而成的時間層。《所有的主角》延續了王郁雯先前的「紙層研磨」創作技術,透過紙層落差所構成的色紋,讓寓居於七里溪中的多樣生命,顯影為波光中的物種肖像。而在上述作品之外的持續行動,則是有關七里溪黏土的採集實驗,以及對於隆昌部落製陶史的共感與臆想。
「七里溪野視:影子下的清澈」不僅銘刻了溪流的韻律節奏、眾生交響,更是一種「知覺模式」的發掘-在「繪圖、研磨、陶塑」與「踏溯、溪水、黏土」之間往返的行動,構成了擴張感知的持續性平面。這是一種流域身體感的書寫裝置,是王郁雯與七里溪之間的搭接聯盟,同時也是彼此流向的交互攔截。一如在溪水的世界裡,明亮的光線並不會帶來最多的看見,但在偶然或等待中降臨的幽暗,卻能在斑斕漫射的波光之間,撥開視野的真正通道。
那天,我們在溪床上,倚靠著背包裡採集的灰白黏土塊,坐在溪水潺潺處,「是我也想在這個地方停留」王郁雯說。我們在猴子大便的石塊旁吃了午餐,傾聽環場聲響,人猴未曾交會,但寄生在石縫草叢間的目光,窸窣交織。

#七里溪野視:影子下的清澈
展期|2023/02/24-04/05
開幕|02/25 (六)PM3:00
地點|都歷東管處遊客中心

  

相關評論

看牠們在幹嘛? ——「七里溪野視:影子下的清澈」王郁雯創作個展 --- 吳思鋒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