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國美館刺客列傳五年級生
分享 | 瀏覽數: 1015

國美館刺客列傳五年級生

Author: [2014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 2014年05月05日 12時20分

評論的展演: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五年級生(1961-1970)

圖檔提供|陳韋鑑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展,日前展出五年級生系列,展現八十年代後的台灣藝術風貌,多元的表現型式與媒材顯現當時的台灣美術樣貌,不過多元的媒材也讓國美館展出維護能力顯得吃力,將損壞的互動式作品供觀眾參觀,彷彿是裝置錄像作品,引人爭議。

  國美館在3月22日至6月8日展出「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五年級生(1961-1970)」,展出包括王俊傑、袁廣鳴與石晉華等22位藝術家作品,作品形式包括錄像、裝置、水墨等,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是國美館自2013年推出的系列展,從民國20年代出生的"二年級生"開始,以十年為期,台灣美術家的經典作品。

  從展場入口侯俊明的<搜神四仙>等作品開始,能夠看到90年代許多精彩作品原作,讓我們對於國美館回顧台灣美術史的用心感到佩服,而在面臨這種回顧歷史的大展時,很多時候都必須面對選取作品的質疑,尤其又是以藝術家作為展覽主體時,國美館寧願同一位作者多放些作品,讓觀眾能夠更深入的認識藝術家,也沒有鄉愿的每人一張舉辦"大拜拜"式的展覽,這點可以看出國美館的用心。

  然而當筆者於5月3日前往參觀時,發現袁廣鳴作品<難眠的理由>是禁止觀眾碰觸的,事實上這件作品至少在1998年展出時是屬於"互動式錄影裝置"[1],當筆者詢問現場工作人員,該作品不是互動式的,何以禁止碰觸時,該工作人員回應,由於作品故障中,因此改以循環播放。 

  國美館近年來屢屢展現對台灣美術史的責任感,在數位藝術方面也頗有企圖,然而在實際展出上,面對典藏品的故障,展現的是毫無責任的將互動式作品直接變成錄像裝置,完全沒有任何說明,當然我們可以理解這類的科技藝術作品有其維護上的困難,但是基於對藝術家與觀眾的尊重,至少可以有個基本的說明,也是美術館的責任。

  在藝術家使用媒材越見多元的時代,當典藏作品故障需要維修時,美術館該如何面對,甚至是在典藏時是否要要求藝術家提供標準施工手冊與維修手冊,都是美術館與藝術家要開始思考的問題。

圖檔提供|陳韋鑑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