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大發好載》戴翰泓個展 開幕後 創作說明
分享 | 瀏覽數: 2577

《大發好載》戴翰泓個展 開幕後 創作說明

Author: 戴翰泓, 2015年08月05日 11時47分

評論的展演: 《大發好載》戴翰泓 個展

相對於開展前的創作說明,這次決定來一篇開幕後的創作說明。

「大發好載」作為一個個展名稱,其實是一種對社會價值觀的提問、試探。 記得十多年前接手這部車的時候,便對它的中文名稱感到彆扭,當有人問及我的車子名稱時,就馬上將這個覺得俗氣又直接的名字埋起來,隨便回應幾句,後來才慢慢釋懷。Daihatsu Hijet[1]在日本並不是我們看到「大發好載」的字面意思,台灣完全是取諧音而來[2]。 這透露出當時的行銷策略及價值觀,事隔多時,現下的價值觀卻仍然相去不遠的,社會價值普遍的偏向於求富成為一種幸福依歸,已經深化在台灣每個家庭中,幾乎 大多數的祖父母都會在每次拜拜的時候幫我們祈求保佑「平安富貴大賺錢」,小時候跟著祖父母念也不曉得什麼意思,因為那時不用賺錢,對我來說拜拜祈求大賺錢 就是祖孫之間情誼的展現,隨著長大才漸漸明白,不過對於金錢的價值觀卻是相反地。久而久之,對大發好載名稱的既有印象,就連結到兒時以來因為土地、環境、 親人的情感認同,反而可以忽略掉一些依附其上卻與我自己相衝突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或許因為這種廂式貨車、貨卡的主要客群,常常是得靠勞力換取生活費的社會 階層,每每想到他們單純討生活的形象,大發好載這部車的名字,便慢慢的覺得可愛、親切起來。隨著時間的累積,開始讓我理解到,大部分祖父母與勞力階層朋友 他們所描繪的幸福期待,大多不是為了自己求富,真財富到了他們面前也不一定會接受,除非那是可以帶來兒孫子女的幸福未來。大發好載等等這一類有發財、富貴 等關鍵字作為商用貨、卡車名稱在台灣的現象會一直延續,絕大多數跟滿足這些期待的切入點有很大的關係。

〈紙外裝〉(車左側,普魯士藍版),宣紙、壓克力顏料,190x350cm,2015〈紙外裝〉(車左側,普魯士藍版),宣紙、壓克力顏料,190x350cm,2015

駕駛大發好載的十多年間,因維修而更換零件的次數已多到無法計算,許多修車廠都會抱怨零件難找,主要原因除年代久遠外,車子當時生產的也不多,也很 快就停產了,自然原廠或副廠的零件備料就不多。停產問題的產生追溯到當時羽田機械發展汽車工業,政府的政策上雖大力支持,羽田卻因自己擴張太快而宣布倒閉 破產,所以這款車是Daihatsu Hijet系列中唯一引進台灣的一款[3], 之後就沒有後續車款引進了;也因台灣人像喜歡透天厝一樣也喜歡大c.c.數房車的消費習性,導致整個汽車產業轉向大c.c.數發展,日本、法國、義大利等 當時引進的小房車、小貨車便趨向沒落,然而這其實和台灣地狹人稠的地理環境特性是背道而馳的,政府政策、產業求生存和普羅大眾的價值觀共構了缺乏思考的社 會問題,影響的不只是消費者的選擇少,連帶產業設計人才的出路、燃料資源的浪費、和社會成本的不必要支出等,其實都可以從大發好載這台車的身世看出一些端 倪。

《大發好載》拓印工作記錄《大發好載》拓印工作記錄

回到展覽本身,拓印車體的動作相當具有儀式性,它的工具單純,但宣紙鋪上後白白的一片,完全看不到車體,需攀爬其上或跪坐其前,摒氣凝神地經過成千 上百次剛中帶揉的槌打,才能顯現車體的面貌,拓印的動作也像是汽車板金師父,來來回回的在車子的表面敲擊,搜尋那車身的輪廓線,唯一不同的是:一個是將痕 跡抹去,恢復原狀,另一個是盡可能的保留下發生的一切!拓印也是一種轉換的過程,轉換色彩由車色到繽紛,轉換材質由鋼鐵變成紙,轉換維度由立體變平面,轉 換一切由沈重變輕盈。〈紙外裝〉、〈紙零件〉[4]等 是我對此次拓印作品的稱呼,外裝是一般對於車子鋼鐵外殼的稱呼,冠上紙於其前,藉此呼應紙與鋼鐵的對比,也是拆解立體成為平面的呈現,一個立體之物至少可 以拆成六個平面(此次對車體拓印只處理五個面,不含車底面),藉由三維降階為二維的過程,凸顯立體物的存在與特殊價值。車體拓印的過程也是一種挑戰,因為 傳統的石碑拓印因石頭有毛細孔,當水份噴灑其上,水份會漸漸被石頭吸收,石頭和紙之間會形成一細微的引力將紙吸附;而車身的鋼鐵漆膜沒辦法吸收多餘水份, 使用此法便會造成反效果,為了達到拓印作品的品質要求,想辦法克服此問題便成為最主要的技術要求。作品除了在處理車體拓印的呈現以外,也是「車子對每個人 的意義是什麼?」的一種提問,是代步工具?是生財器具?是臨時居所?舊車是廢鐵?是家醜?新車是夢想?是炫富?拓印作品我也將它視為階段性的自畫像在看 待,因為車子的遭遇與經歷,事實上就是我本身的遭遇和經歷。

臉書活動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26324024114445/

相關網站:www.taihanhong.com

 

 

[1] Daihatsu日文原意是取自「大阪」和「發動機(引擎)」的第一個日文漢字來命名的,乃用所在地來宣告和其他發動機公司的區別;Hijet則有「高性 能」加上前一款車名Midget(超小型)的複合字,jet亦是「噴射」「高速」的象徵,一樣都是商用的廂型貨、卡車,到了台灣便取用了中文字面的意思— 象徵求富的「大發」(大發財)。Daihatsu Hijet是日本輕型貨、卡車(Kei truck)的開山鼻主,Hijet是最早的廂型車代名詞,一直沿用至今,第一代車款生產於1960年11月,目前已出到第十代,本展覽中的車款為第七 代。

[2] 引進台灣類似車款較知名的有Ford Pronto(福特好幫手), Subaru Sambar(三富速霸陸山豹), Subaru Estratto(大慶速霸陸金福相)Mitsubishi Minicab(三菱百利、中華威力), Suzuki Carry(鈴木好夥伴)。

[3] Daihatsu輕貨、卡車引進台灣的有Hijet系列「大發好載」、「大發金好載」(小改款)和Atrai系列「大發穩賺」。

[4] 〈紙外裝〉是將車身五個面(不含車底面)一組拓印下來,有不同顏色的版本。〈紙零件〉則是選擇了幾個重要的、或對我有特殊意義的零件搭配成一套作品。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