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垃圾車遊台北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貧窮男, 2015年12月05日 03時11分
圖版提供|原型樂園
這些年表演藝術逐漸有一波有趣的潮流,與商業思維背道而馳,往流動性的場域,開發了許多創意十足的表演型態,從旅館內的一人觀眾,到計程車內,在到公車或是遊艇上的表演,從場域的各種可能動搖我們對劇場一成不變的想像。
原型樂園繼去年在花蓮自強夜市的「夜市劇場」販賣兜售表演的類型,今年持續從庶民文化,台灣在地特色著眼,將腦筋動到了市民們每天要面臨倒垃圾的問題,臺北市是定時定點,新北市要追著垃圾車跑,(不知道家家戶戶出門倒垃圾,是不是只有台灣如此),而推出了「跟著垃圾車遊台北」的活動,簡單來說,是將夜市定點攤販式的表演,擴大成散點式的觀賞經驗,像是紐約雀兒喜的演出《無眠夜》(Sleep No More),以「浸淫劇場」(immersive theater)藝術概念,觀眾在同一棟六層樓大樓裡頭,以遊走的方式,隨機遇上各處可能正發生的表演。
「跟著垃圾車遊台北」將雀兒喜的倉庫,擴大到城市裡頭的分區,垃圾車的行動路線上,觀眾若要看到全部的演出,得要騎著UBIKE追隨垃圾車,或是報名小巴的導覽團,由資深清潔隊員帶路導覽,分享著生命經驗與這個城市關於收垃圾的歷史,種種趣事甘苦,鄰里奇談。
這次共有三重、古亭與松山的三區三條路線,三周六晚的活動,我參加的是松山區,小巴只能乘坐六名乘客,六個場次也只有36名觀眾可以享有坐車跟完全程,我參加的松山線,一共停在四個據點,第一個是在一個有點歪斜的十字路口,穿著鮮豔服裝的演出者在紅燈間隔中往來於斑馬線,與垃圾車、資源回收車之間穿梭演出,第二站以主持的方式與鄰里居民間互動,第三站則包裝成各種丟垃圾的演出,有著紅地毯迎向垃圾車,以此為發想的多段式演出,許多小朋友也在紅毯走秀順便丟垃圾,同時也達到垃圾分類的效果,第四站則透過廣播DJ的方式,現場分享著許多溫暖小故事。
大多數居民感到新鮮,像是遇到快閃演出的反應,其實都可以預想得到,有冷漠有熱情有參與有駐足,不知道在幹嘛,但肯定都是一次新鮮的經驗與回憶,在平凡不變的生活中,在不太親近的都市生活之鍾,與陌生的鄰居有了共同的關於藝術的交集。
街頭的這些裝置、行為與表演等等,也許不是那麼精緻,但這次的行動,困難度來自於企劃的執行,從溝通聯絡路線挑選,充滿變數的天氣,節目的設計安排規劃,到動員的人力等等都是大工程。三段路線並無法移植經驗,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戰,充滿著不確定的因子,也是這個企劃好玩與困難之處,而這樣的經驗也許如同夜市劇場成為一種口耳相傳的傳奇魅力,主動將藝術推到大眾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