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從人的物化到物的生命體:談献華個展「限時空運」
分享 | 瀏覽數: 1023

從人的物化到物的生命體:談献華個展「限時空運」

Author: [2016 特約評論人] 李明學, 2016年03月29日 14時00分

評論的展演: 「限時空運—從神格化走向時空採樣」談献華個展


圖版提供|談献華、攝影|蘇綵宸

對於一個展覽,觀者最終所看到的,總是那匯集漫長創作過程所呈現的作品,對那逐漸隨時間消散的精神性關注與累積,在討論單一課題時,容易有所忽略。然而,當藉由時間作為觀察與測量創作關懷時,這樣的介入不僅可更根本的看到創作者的藝術核心,或許也可提供另一個面向,做為形式與議題討論上的參照,對應創作者另類文脈與精神性探究的可能。換言之,當作品的轉變與跨越較長的時間向度時,一個展覽所呈現的,就不會僅是創作者對單一議題的興趣,反之,關於生命態度與美學判斷的內化,也會隨著作品的發展而逐漸浮出。

在談献華台新金融大樓,名為「限時空運」的展覽中,作品創作跨越近十年的累積,其中包含兩個方向的發展,一組作品為帶著佛像面具的基層勞動者,另一組為建築大型機具的局部呈現。前期的作品,頗有對基層師傅們致意的意向,這些身為建築過程中的過客們,對創作者而言祂們猶如某種程度上的活菩薩,默默付出勞力與汗水,也因此展出的泥水師傅、玻璃安裝師傅等,都被神話性的製作成銅質雕像,或者是物化成可被收藏與觀賞的對象,相對於常被視為塑像對象的神佛、偉人或貴族等,在此創作者以基層勞動者為其關懷的主體,這些常被忽視、甚至忽略的基層們,在面具之下不屬於特殊個人,而是一個勞動階層的象徵,成為觀者注視、欣賞與仰望的對象。而談献華似乎將這感恩的心情,延伸於近期發展的作品上,不同的是這感恩對象擴展至無生命的機械上。創作者直接翻模自大型機械的局部造型,並賦予動態上形似人肢體的形態,機械怪手的履帶或許是跪坐的小腿,破碎機的關節像極了彎曲的手肘,而連續壁挖斗則是雙手合十的手指,這些意指建設金融大樓後的幕後工程機具,在展覽裡呈現某種時空上的重組,藉由材質表面的處理,帶給觀者立體影像合成的錯覺,以一種擬人帶有超現實的姿態,座落在這非有機的金融空間,產生似真似假、亦古亦今的空間錯落。

創作者對勞動基層的關懷是整體展覽散發出的氣質,不只是勞動後的褪去,對無名英雄們,甚至是無生命機械在貢獻上的一種致敬,對看不到的過程,那些不斷付出累積於無形,心懷感激的信念根植於創作者的內心。創作者反思著建構在陌生人或無生命體付出的便利生活,以感恩的心,對辛苦默默付出的有形無形力量致敬,訴說著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息息相關。

 

 

­­­

相關評論

被現實阻擋的招喚--談献華個展「限時空運—從神格化走向時空採樣 」 --- 陳韋鑑

為這個世界打底的人 我看談献華個展「限時空運—從神格化走向時空採樣 」 鄭雅麗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