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難與重生的歌詠《復活頌讚》
Author: 吳佳芸, 2016年04月14日 16時30分
評論的展演: 福爾摩沙合唱團《復活頌讚》
演出:福爾摩沙合唱團
時間:2016/03/21 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一場純粹合唱的復活節音樂會,以人聲唱出世人最純潔的心靈,歌頌著兩千年前一場偉大的故事。早至中古世紀歌唱便成為世人崇拜讚美上主的重要媒介,當時教皇葛利果一世便派人蒐集聖歌編撰成為《葛利果聖歌》,而至今在基督宗教相關節慶或在教會儀式禮拜中常以歌唱來表達情感,展現世人對於耶穌的信仰與讚頌。福爾摩沙合唱團的本場《復活頌讚》音樂會曲目時期相當廣泛,早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阿涅瑞奥(Felice Anerio)、拉絮斯(Orlande de Lassus)等作曲家的宗教經文歌曲,巴洛克時期的巴哈(J. S. Bach)至當代知名合唱作曲家契爾考特(Bob Chilcott),甚至是台灣作曲家蕭泰然的台語宗教歌曲等,充分展現各時期、各國作曲家對於此一宗教節日,在同樣的事件背景下,以不同的作曲創作技法及不同的情感抒發方式,所呈現出來多樣化的合唱歌曲藝術。
《復活頌讚》描述耶穌至受難到復活時的情景及教徒的心聲,此類型的曲目聽起來與聖誕節帶來溫馨、歡樂的節日氣氛有很大的不同,這類型的音樂會並非是欣賞演唱者的高超技巧或是歌曲所帶來的愉悅感受;相對的感受其節日紀念意義的深刻意涵、虔誠的宗教信念、感受宗教對於藝術創作的影響,才是復活節音樂會最重要的價值。
在受難的歌曲中的不和諧和聲與永垂不朽經文歌詞,如"Christus factus est pro nobis obediens usque ad mortem mortem autem crucis. " (基督為了我們順服地死在十字架上),皆讓聽眾在聆聽歌曲的同時,深刻地感受到內心的糾結,彷彿能將聽到的音樂轉化為視覺的景象般,更讓人對於耶穌為了世人在十字架上受苦身亡而感到哀傷。此外在基督復活的歌詞中"Christ the Lord is risen again! "(上主基督已復活了),生動活潑的歌曲旋律線條,各聲部和聲和諧融洽地交織纏繞,加上輕快且悠揚地曲風,都讓人對於基督重生感到無比地振奮,有如號角聲般響徹雲霄,未來充滿希望與光明。
完全不同的曲風有如人生跑馬燈般給人強烈的心境轉換,但音樂會中也有許多是單純讚美主的歌曲,如取自舊約聖經中詩篇第四十二章1-3節的歌曲<如鹿切慕溪水>,歌詞在描世人渴望上帝就有如小鹿渴望啜飲清澈的溪水、或是歌詞出自聖經約翰福音十四章27節的歌曲<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描述耶穌受難前最後的晚餐所安慰門徒的話語,留給世人平安而不煩憂與膽怯。讓聽眾感到內心的安詳與平靜,心靈有如經過清澈溪水洗禮般的純潔,或是像沉靜毫無波瀾的湖水般,淨化我們的心靈。
現今在台灣除了教會外,純粹合唱的復活節音樂會可能較不多見,像這樣曲目性質並非現實商業導向來迎合大眾喜愛,如一般的聖誕節歌曲或世俗歌曲,而是以宗教節日的主題性及音樂創作的藝術性來做為主軸,帶給聽眾純淨的心靈洗滌與精神信仰,並傳達表演者對於歌唱藝術的執著與理想,這樣音樂會也讓人覺得多了一份純真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