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類比開端・數位回溯》:演進、反響、啟示錄
分享 | 瀏覽數: 1140

《類比開端・數位回溯》:演進、反響、啟示錄

Author: Rico "ExpoFrontier" a.k.a. BF5, 2016年07月26日 20時31分

評論的展演: 類比開端・數位回溯

《類比開端・數位回溯》這門錄像藝術展,若從表象的標題來看,它是一種現代見證過往的技術演進啟示錄,就展間陳設的展覽作品時期而論,涵蓋的不只是前網路時期,VHS風行時的眾多經典,甚至還包含了近年來,因科技進步而成的各種合成產物(如下圖所示,某個音樂錄影帶所呈現的合成技術,歌詞因帶有疑似不良語言之故,已進行處理)。

影音技術在還沒有光碟片的時期之前,都是靠著磁帶紀錄一切的,不管是卡式錄音帶、家用錄影帶(VHS)等等,都帶給人們不少的回憶;但是,當儲存技術開始持續演進之後,卡式磁帶的生命週期,已然走入死亡邊緣,由於這樣的危機意識,許多磁式儲存裝置的持有者,為了要將過往的一切完封保留,也正逐漸地、持續地,嘗試著將內容轉存到光儲存設備,抑或是雲端的網路空間等平台,因為他們也必須意識到,老時代的裝置可能會有停止問世的一日,而這些舊內容如果要重新呈現在眾人面前,就得以轉錄的形式來完成,於是,這項展覽的技術性,便源於此。

內容的平台轉移,其實不僅只是影音多媒體工程的一門重要課題,對於數位內容產業而言,更是掌握受眾群的重要關鍵,就好像各領域中,為了吸引老客戶回流,所設計的「復古祭」是相同的原理。

好比最簡單的例子:八位元產物在新科技平台上的重現與改良。(下方影片簡述:小精靈在 Android 推陳出新時,仍維持八位元基礎的風格。來源:歐洲南夢宮萬代)

某些八位元平台的產物,可能因為編程(圖像、程式、音樂等)的技術限制,要在新平台進行相同內容的呈現,會有一定的難度,過往就曾出現類似「模擬器」之流的產物;只是,模擬器畢竟對於遊戲產業而言,是一種遊走法律灰色地帶的產物,且不能任意將其作為商業用途;於是,當平台眾家爭鳴、推陳出新之際,腦筋動得快的開發者,便可能為了平台的差異性,在考量「復古」的同時,追加了一些適合的機制,讓傳統內容在原汁原味重現之時,也能結合新的功能,達到了互動的效果,或許這就是一種適切的「轉型」。

另外一種啟示,則是在於「數位化」的任何可能,當然,不僅止於多媒體內容。

在前網路時期,報章雜誌當時多半只能透過書報攤來購得,甚至不可能會有所謂「網路版」的文章,直到光學文字識別、影像掃描、網際網路等技術的陸續興起與演進,傳統平面媒體的內容,也逐漸才有被數位化的機會,人們也才能從一些圖書館的典藏中,找尋舊報章雜誌中的一些故事。

然而,數位化的重要性,除了因為科技帶動的平台演變,閱聽族群的閱聽習慣,相形之下亦然重要,因為閱聽者或許可以不用天天逛書報攤,去花個時間讀報以知曉天下事,可能只要一個行動裝置,就能掌握任何時事的脈動,於是,發行者更加不能忽視媒體平台上的轉移。

雖然「數位化」帶動了許多關鍵演變,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數位與實體的價值爭辯,其實在某些地方仍舊存在,就好像廣藝基金會楊忠衡執行長,曾經藉由其蒐藏提出一種對於「載體數位化」的反思,而這個反思的過程中,也多少暗藏了一些可能的質疑,這是因為音樂資訊的爆量與閱聽習慣的抗衡,畢竟,影音市場並不是短時間能完全被數位化的,雖然,數位內容平台仍持續地成長與轉變中;而這好比一張音樂專輯分成多種版本的發行,仍需要看閱聽者想接受哪種牛肉的意思是相同的。

類比與數位的關係,好似一種傳統與現代的辯證,但這辯證之中,卻有著對於歷史技術演進的見證與啟示;見證者,乃是舊世代內容原封不動地,在新平台面世的可能,藉由新平台的展示,見證舊時代的曾經;啟示者,乃是一種價值的抗衡,因為在試著讓舊世代內容於新世代平台呈現之際,如何在新世代發揮創新特色之餘,仍保留舊世代的純真,這絕對是一門艱竣的重要課題。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