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牽線.漫遊」 : 黃謙恕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1627

「牽線.漫遊」 : 黃謙恕個展  

Author: [2017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8年01月04日 02時10分

評論的展演: 牽線 漫遊 : 黃謙恕

  或許沒有祖靈之眼讓我們辨認出這是來自泰雅族的編織,但是透過另一個來自美國的台裔藝術家的手,重新面對編織在當代的可能性,不管是泰雅族人或是台裔美國人,都在當代的情境中漫遊尋找,關於過去傳統從自身出發的可能性,透過繪畫與編織的儀式性對話,凸顯個人作為傳統與當下的連結。

  1226日至201816日,海桐藝術中心舉辦「牽線.漫遊」 : 黃謙恕個展,展出十餘件作品,主要展出形式以編織、繪畫與空間裝置為主,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時以纖維為主要表現的藝術家前往烏來泰雅族學習傳統編織,本次展出作品以此為起點,結合現成物挪用等手法呈現。

  黃謙恕將四張素描命名為《普通的儀式》,以繪畫再現可能是在部落學習日常中所見之物,另一方面,透過編織,將藝術家本人的頭髮、竹筒飯的竹筒等物品組合在一起,命名為《家政服務》,透過這樣的對比,可以看到藝術家以素描的日常訓練特質凸顯編織中傳統女性的家政服務特質,同時也是當代女性藝術家回應日常中傳統手工的方式,可以是專業也可能是非常個人性的。

  對當代原住民族人來說,當過去的傳統認同結構逐漸改變的同時,族人也在尋找編織在當代的意義,對藝術家來說,美籍台裔的身分可能又不同於一般漢人的觀看方式,事實上從展覽名稱「牽線.漫遊」就可以看到,藝術家試圖以編織來表現這些交錯的文化認同,在編織的表現過程中,藝術家並沒有直接以泰雅族人自居的將傳統紋飾表現出來,呈現的是從自身出發的思考,即便只是個思考的起點。

  從展場中最醒目的紙捲作品《生活像梭子一樣的穿梭著,午餐時間,晚餐時間,丁香時間,蘋果時間》中我們可以看到,以紙捲的流動展現個人的時間感知,在畫面中再現的是那些日常雜物與工具,現成物挪用的則是重新建構藝術家對此的感性知覺,彼此在不同層次中互文,這樣的手法就如同《普通的儀式》中藝術家將自己的頭髮編織進作品中,頭髮除了是人體中的線性材料外,同時也可能讓人想到漢文化"結髮"的概念,同時指涉了藝術家自身女性與族群並且原民文化對話,就作品來說是相當精彩的。

  整體而言,創作者藉由泰雅族人的編織文化,更進一步的從自身出發進行思考,脫離過去許多以議題為主的再現方式,至少在詮釋權上留下對族人的敬意,也讓族人的文化有著擴散影響的可能,或許是個可以嘗試的起點。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