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忠泰美術館「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黃姍姍等策展)
分享 | 瀏覽數: 1653

忠泰美術館「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黃姍姍等策展)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高森信男, 2020年01月31日 22時16分

評論的展演: 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

「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延續了忠泰美術館以「城市」、「空間」及「建築」作為策展主軸的調性,在其建築藝術展覽之外提供了以國際當代藝術討論城市未來想像的空間。「失樂園」一展引用了十七世紀英國詩人彌爾頓(John Milton)的著作《失樂園》(Paradise Lost)作為展名,並運用其寓意來暗示城市烏托邦敗壞之後的文明圖景。而這種被逐出樂園的末世景象,以及藝術家如何轉化都市文明的殘餘物來進行創作,也正是本展的策展主軸。

岩崎貴宏《混沌之外(崩塌)》作品於展場呈現樣貌

岩崎貴宏《混沌之外(崩塌)》作品於展場呈現樣貌

展覽中首位藝術家是日本藝術家岩崎貴宏(Iwasaki Takahiro),其為本展所創作之裝置作品《混沌之外(崩塌)》(Out of Disorder (Collapse))使用各種日常清潔用品,組裝成彷彿正在經歷災難場景的縮景模型。進到忠泰美術館位於二樓的主展廳後,首先可以發現美術館策展團隊更改展覽的參觀動線,此舉使已熟悉該館展場的觀眾感到新意。而在更改動線之後必須要先經過的長廊也並沒有閒著:策展團隊在此擺設包括彌爾頓《失樂園》、以及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建築的七盞名燈》(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等和本展概念構成有關之文本。除擺設書籍外,更透過簡介及關鍵字卡等設計,令一般觀眾在觀看本展之前便可理解該展策展概念。此舉多少可避免在策展界所頻繁使用的各種重要文本,卻因為不存在於台灣義務教育體系的閱讀清單之中,而造成觀眾與策展意念之間的閱讀落差。

進入展廳之前的「文本長廊」

進入展廳之前的「文本長廊」

在二樓主展廳的部分,可以看到策展團隊將長型空間平均分配予四位藝術家使用。這種空間配置的策略確保每位藝術家都有足夠的空間,並藉此透過展現一定數量的作品來使觀眾得以較為完整掌握個別藝術家的表現手法。若要打個譬喻,二樓主展廳猶如由四個彼此主題連貫的小型個展所構成。至於在展出藝術家的部分,美國藝術家James Casbere透過攝影手法拍攝其所製作的縮景模型,操作對於空間美學的虛實定義。台灣藝術家姚瑞中則展出於不同階段所拍攝的廢墟景觀,在此的作品挑選亦可看出姚瑞中不同時期的脈絡變化。荷蘭藝術家Marjan Teeuwen透過在即將被拆毀的大型建築中塞入各種建築廢料,來傳達強烈的末世視覺意象。其作品行走於建築藝術、雕塑,以及攝影之間。台灣藝術家涂維政則是透過將廢棄工廠的「殘餘物」,製作成類似古生物的自然史化石樣式,藉此隱喻產業變遷的現實。

James Casbere的展廳

James Casbere的展廳

「失樂園」一展此次以館內策展人黃姍姍為主,透過帶領館內策展人策畫了一檔內容及平衡度俱佳的國際展覽。此次展覽不僅展出內容是北部當代藝術愛好者之福,同時亦是一場成功的策展操練。在展覽的許多細節上都可感受到策展團隊在研究上所下的功夫,除筆者提及的「文本長廊」外,在展覽畫冊中,策展團隊更將五位藝術家的創作脈絡以年表的方式並置呈現。此種透過藝術家個人創作脈絡來呼應時代背景的敘事手法,不僅回應了本展重視單獨藝術家表現空間的用心之外,更同時令人耳目一新。

涂維政《遺跡化石》系列展出作品細節

涂維政《遺跡化石》系列展出作品細節

 

*****

展覽資訊

「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
策展人:黃姍姍、陳映芃、周姝妤、黃瑋儒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
展期: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4月5日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