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關美館「有譜計劃: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郭昭蘭策展)
分享 | 瀏覽數: 655

關美館「有譜計劃: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郭昭蘭策展)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高森信男, 2020年08月31日 16時33分

評論的展演: 有譜計劃: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

筆者過去一向害怕學院之間的交流展:那怕是最標榜當代性或前衛性的國際級藝術學院的交流展,在透過師生作品選粹及並陳的展示方法處理之後,都很容易淪為沙龍畫會形式的展示邏輯。但近日於北藝大關渡美術館呈現的「有譜計劃」,成功打破了學院交流展的既定形式及筆者心中的刻板印象。

展場一景(關美館提供,王世邦攝影)

「有譜計劃」是奠定在「亞洲藝術院校聯盟」(ALIA)的網絡之上而生成的,北藝大作為該聯盟的院校之一,成為此次展覽於關美館呈現的背景脈絡。該展被區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展示「盒子-譜2」單元模組的圓環型文件展場(關美館4樓),以及5樓展場呈現北藝大教學創作成果的展區。「盒子-譜2」計劃是於2019年ALIA於首爾舉辦的理事會宣布執行的,並於2020年初「回收」寄回北藝大。參與此藝術計劃的亞洲藝術院校可自由於盒子內放入物質性或非物質性的物件,藉此表現該校的某種藝術理念或實驗。

展場一景(關美館提供,王世邦攝影)

北藝大負責收回的「盒子」內容五花八門,從畫冊、影像作品、詩歌、到教學計劃書皆有,形式上則包括了印刷品、輸出、手稿及USB硬碟等。舉例來說,京都造型藝術大學便附上校內「藝術立國之碑」的圖片。此種郵寄「盒子」的形式不免令人想起杜像的「皮箱美術館」概念,以及由Ray Johnson所發起的「郵件藝術」(mail art)。若細看ALIA的組成成員,實際上不少院所來自資源相對較差的開發中國家,則可以發現該「盒子-譜2」計劃達成某種形式上的平等,讓國際藝術院所的交流回歸到概念上的較勁,而非推動大型跨國展演所需的資源競賽。

展場一景(關美館提供,王世邦攝影)

即便「盒子-譜2」計劃在推動之初並未預料到全球會被疫情所壟罩,但此種預言式的交流計劃不僅適時的貼近目前全球的處境外,同時亦暗示了某種未來可行的交流方式。「有譜計劃」一展此次採行了蘇黎世藝術大學送來的「盒子」,該盒內附上了名為《實踐1:樂譜/腳本》的跨領域教學計畫書。北藝大根據該教學計畫書發展出了三場教學型的工作坊,而教學的成果最後以《疫病、群集、樂譜、指令、表演、無限工作坊》此一師生共製的跨領域作品作為成果。

展場一景(關美館提供,王世邦攝影)

《疫病》一作猶如某種社會寫實的表演/影像幽靈盤旋在ALIA的眾多「盒子」之上,不僅透過藝術創作的實踐呼應目前的國際生活現實,同時亦明示了學生創作及教學作為主體,理應凌駕於冠冕堂皇的院校頭銜及交流之上。原本可以很「官場」就打發掉的展示,卻能引發各種思辨及討論的可能性,且不失對於當代藝術美學的辯證,這當中自可見到策展人的努力及著墨。

***

「有譜計劃: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
策展人:郭昭蘭
展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展期:2020年7月17日至8月23日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