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不允許悲傷》Sadness is not allowed in this world. 簡嫚君個展
Author: 劉旻宜, 2020年12月10日 02時32分
簡嫚君《這世界不允許悲傷》
詳細時間說明:
展覽日期 ▍2020/11/14(Sat.)-2020/12/13(Sun.)
開放時間 ▍週四-週日 14:00-21:00
開幕茶會 ▍2020/11/14(Sat.) 14:00-15:30
活動類別:個人展覽
活動費用:$50/人,可折抵消費$30
活動地點:孖空間 | 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231號2樓(圓山捷運站1號)
關於展演:
簡嫚君《這世界不允許悲傷》Chien Man Chun Solo Exhibition
資訊爆炸的現代,科技讓人與人之間好像更近,人心卻好像越來越遠。而2020年初疫情肆虐,讓一切走向線上化,像是強迫我們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慢下來,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而此次展覽「這世界不允許悲傷」的核心也緊扣著藝術家思辨「家」是什麼以及對於家人之間關係的探討。
《每天一聲早,知道彼此都安好》2020,投影裝置、揚聲器
一打開孖空間的門,可以聽到藝術家用細微聲音向每一位前來的人打招呼,與上了樓梯後映入眼簾的幻燈片相互呼應,為兩件一組的作品。
影片中藝術家戴著面具,與母親進行疊疊樂遊戲,遊戲的規則是必須唸出抽到木塊上寫的句子。木塊上的句子節錄自長輩們常常在早晨傳送的長輩圖,抽到木塊上的句子雖然都是向人問好且正向的,但實際上收到的人精神狀況卻是消極虛弱的,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也是這種狀態嗎?高壓的環境使我們不得加緊腳步的努力,可能疲憊也滿身傷痕,但還是會每一天的重新懷抱希望,希望我們身旁的人都能相安無事。
《這世界不允許悲傷》2020,布幕、切光板
再沿著黑色布簾走,可以看到一塊鏡子,透過鏡子可以看到原先黑色布簾上反向的展覽名稱被轉為正向,正如我們看到許多事物一樣,換個視角、換個距離,也許就有不一樣的新視野。
《未竟之過》2020,投影裝置
進入展覽名稱旁的黑色小空間,可以看到一位試著想抓住甚麼卻又抓不住的人反覆這個動作,就像我們有許多無法捉住實現的念頭與想法,也許是因為理想,或是因為渴求,讓我們甘願來回徘徊在這種失落感中
《Re:活著》2020,紙張、複寫紙、工業膠膜、風扇
此作品擷取嫚君因三年前家中氣氛出現改變所開始寫的日記片段。隨風飄揚的日記片段飄散在空中,偶爾也會卡成一團。如同反覆思考,使我們想法與思想上產生變質,越是思考越是深陷其中而無法跳脫框架,何不讓我們一起關掉腦袋裡的風扇,讓我們在這個步調快速的時代一起休息,沈澱自己的心靈一下呢?
《善良八點半》2020,橡皮筋、紙張、壓克力箱、氣球、五金
此作品是以母女為角色設定的桌遊,遊戲一開始必須用橡皮筋能將彼此繫在一起,以橡皮筋繩象徵著臍帶,代表著接下來做的決定將會牽連著彼此的命運。遊戲玩法就和鋪克牌中的十點半一樣,可以一直向莊家索取卡牌,牌面數字總和超過就會出局。
牌面上的事件其實幾乎都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之分,但可能會因為做了太多而波及到身邊的人,但也有可能是因為不夠善良被懲罰?
《愛的幻覺》2020,鏡面紙、保麗龍、鋁管
此作品需要兩位玩家利用橡皮筋繩將彼此繫在一起,將筆畫被拆解的「愛」字重組,而每組參與者對於愛字的組合與面向也會有所不同。我在現場時看到了一組參與者,他們堅持這組字一定有多了一點筆畫,因此就將其筆畫獨立出來。讓人覺得滿有意思的,好像他們的愛「多了一點」。
《與海無關》《決定性瞬間》2020,投影裝置、麵團
在90度的牆面上投影著兩組影像,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可以看到透過吊繩麵包所投影在畫面中象徵死亡的吊繩,嫚君表示《與海無關》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母親常常把想尋死掛囃嘴邊,但隨還是會進食以維持生命,而《決定性瞬間》則是藝術家在上班時的心情寫照,我認為這樣的模式滿像工作的,是讓人活下去原因,但有時候也會是讓人活不下去的原因。
《後會無有期》2020,鏡面紙、輸出物
與藝術家成長背景呼應,從小住在桃園機場附近的她,從小就被告知自己的家可能隨時會面臨都更的擾動,也呼應著面對家庭不穩定的狀態,就像是越是想要刻畫一些什麼,畫面就越模糊。可以使用掛在門把上的鑰匙,也在這個展覽中留下一點痕跡。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柔軟且難以言喻的一塊森林,嫚君透過作品,讓人感受到有些悲傷也不那麼讓人恐懼,親情關係也不是不可以被分享和談論的事情。可以親自來現場體驗一下嫚君的內心世界,由嫚君的角度一起細細品味與思考愛、悲傷與親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