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毓繡美術館廖建忠個展「現場」
分享 | 瀏覽數: 677

毓繡美術館廖建忠個展「現場」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21年01月15日 00時34分

評論的展演: 現場-廖建忠個展

  當我們走進南投的這個私人美術館時,首先會看到一個倒塌壓在建物上的電線杆,心理可能會嘀咕著,「差點就砸到了變電器」,然而再往前看到那個癱軟在地上的人造衛星時,觀眾回味過來,這一切都是場騙局;所謂的「寫實」,重點不在「實」而在「寫」,作品不只是騙過我們的眼睛,而是在欺騙過後的提點回味,這也是許多寫實藝術家面對照片再現能力的挑戰時,依然努力背後的核心。

  2020912日到2021110日,毓繡美術館舉辦廖建忠個展「現場」,由許遠達擔任策展人,現場展出十一件作品,毓秀美術館主要是以「寫實」為關注重點的私人美術館,這次展出廖建忠的作品,以策展人的話來說是,「迫使我們得重新撥開當代寫實藝術的層層包覆」,也可以看到毓繡美術館專注並試圖擴展寫實的語彙。

  在這次展覽中,我覺得最有趣的作品是《摔壞的人造衛星》,一方面相較於過去廖建忠的作品大多是生活中被忽略的工業器具,如《抓斗》或《怪手》等,這些我們大多有親眼見過但卻可能從沒專心觀察過的物件,但是親眼見過人造衛星的人畢竟不多。在這次的《摔壞的人造衛星》中,我們體驗到的可能與過去《抓斗》等作品不同,其差異在於日常機具我們會經歷真假難辨的過程,但是面對人造衛星時,我們心中多半就有存疑,而更多注意到這個假的人造衛星上有許多看似鍋蓋等廚具的現成物,大大的加強了高/低科技的對比嘲弄。

  某個程度上這可能也嘲弄了傳統寫實的概念與語境,透過現成物挪用的方式來拆解所再現對象物的象徵意涵,而非傳統的將對象物視為象徵,透過語境與語法來咀嚼寫實背後的意涵,廖建忠的「寫實」本身就有一部分是現成物,觀眾初看的高科技人造衛星零件,實際上是運用了人人家中廚房都有的鍋蓋等做成的,當觀眾會心一笑體會到藝術家的幽默時,這些零件的現成物功能就實現了,也同時與整體作品的「寫實」形成當代的辯證。

  同樣的概念可能也體現在整個展場空間與展名之間,在美術館中的「現場」注定不是機具工作現場,那些機具之間留下的觀眾動線空間就足以提醒我們這點,但是就正因為是在美術館這個賦予作品合法性的白盒子裡,《裂開的柱子》與《斜撐式制震系統》才能讓我們辨識出是作品,而不會誤認為是九二一大地震後的結果,但也因為這個合法性,觀眾可能會繼續延伸這個辨認的過程,開始思考那些諸如通風管道之類的物件會不會也是作品呢?並從而再度認識這個空間、這個專注在「寫實」的美術館,然後再次認識作品。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