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臺北雙年展
分享 | 瀏覽數: 556

臺北雙年展

Author: 張曉雨, 2021年01月15日 17時11分

評論的展演: 2020 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雙年展的名字的由來原來是兩年一次的展覽,已舉辦12屆的台北雙年展,是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所推動的國際型當代藝術大展。臺北市立美術館作為台灣藝術重要的推手,不僅推廣台灣藝術、引進國際性的展覽,更每兩年以「台北雙年展」的形式邀請外籍策展人將台灣、國際的當代藝術結合,創作一個由外向內重新詮釋台灣藝術的獨特視角。第一次參觀這樣的展覽,這個展覽的主題是【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一共有三層的藝術展覽品,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57位參與者及團隊的強大陣容。尤其是還有邀請了專業的講解員為我們介紹藝術品的。模擬天體運動的「星象廳」,受邀的藝術家、行動者和科學家探索不同「星球」之間的引力;每個星球都體現了不僅在外觀且在物質上都相異的世界。包括無視星球極限而堅持實行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感到被全球化背叛而意圖築牆與外界隔絕的「維安星球」;少數特權人士想在火星定居以避開世界末日的「脫逃星球」;無法負擔昂貴星際旅行轉而安身於形上學信念中、探討存有本質的「另類重力星球」; 以及關心氣候變遷並試圖調和經濟繁榮與星球負載之間平衡的「實地星球」。2020雙年展的第一個亮點:【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上】企圖以星球的角度審視人們價值之間的差異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並對當前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提出問題。人們對如何讓世界保持宜居的分歧日益擴大,這不僅因為彼此政治意見相左,更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對地球現況的認知似乎毫無共識。甚至有些人直到今天還認為世界是平的!人們彷彿各自立足於擁有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造成個人在感受、行動,以及預測未來時的歧異。將美術館視為模擬天體運動的星象廳,以每個危機為一個星球的設定,在這星球上發生的數個事件組成了藝術家觀點,用觀點組成裝置與空間,在空間與空間之間穿梭,帶著觀察者探索不同「星球」之間的關聯與引力。【全球化星球】就像是現代夢想塑造而成,就算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不公平,不平等,世界環境的變化,仍然對人們有很多的吸引力。就以專門處理主權國家之間糾紛的「海牙國際刑事法院」中的真實案例,以圖像與真實資料將法庭事件重現於觀者面前,辯證正義與理想的存在。不過你也不必擔心無法了解過於複雜的國際司法問題,現場也有駐場的導覽員會引導觀者了解這場國際制裁,也許了解完這樁國際糾紛後的你,會重新相信理想與正義真實存在【維安星球】躲在民族國家的後方以求自保,藝術家以台灣的歷史背景談論當時國家如何監控,維持黨國政權。面對惡化的環境,有一群人的反應會是封閉自我、藉此讓自己不受到傷害。尤拿斯.史塔就透過回顧川普的首席策略長,史蒂夫·班農執導的影像作品。帶觀者了解他們如何利用人群的恐懼,讓曾經被視為包容性高、願意共榮共享的美國徹底分裂。【逃脫星球】探索少數特權人士的渴望,他們想要離開地球、殖民火星,或者深入地下建造碉堡以避開氣候變遷的影響。若你極其幸運、屬於少數握有資源的成功人士,逐漸惡劣的環境也許不算什麼,因為你永遠都有逃脫的備案。有一個模擬世界末日裡,握有資源的成功人士們所建造的地下堡壘,不像我們想像的很富麗堂皇,就很極簡的一個空間,暗無天日,沒有日光,如果真的處於世界末日,生活在這樣子的環境裡面,我不知道會有多絕望。希望不要有世界末日,疫情快點結束。【實地星球】試圖在經濟繁榮與環境保護之中取得平衡的實地星球,展出藝術家張永達所做的裝置藝術品。他將在太魯閣進行田野調查的經驗轉換為一個個「地球臨界區」,亦即透過岩石、空氣和動植物相無止盡地在地球負載界限內尋找實現人類文明繁榮的方法,以各類自然環境的變化和植物。【另類重力星球】如果我們真的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面,必須要適應現在所生活的星球。總體感覺對我就像是真實存在的另一個平行空間,如果對現在的生活環境不滿,總會有某一個星球是屬於你的。現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也在慢慢的衰竭,我們對地球現況的認知似乎毫無共識。甚至有些人直到今天還認為世界是平的!人們彷彿各自立足於擁有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造成個人在感受、行動,以及預測未來時的歧異。以星球為主體,企圖刻畫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們面對地球氣候日益惡化、緊張的政治局勢所產生的意見分歧。

相關評論

神哲學分界的關鍵地帶 -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 吳介祥

我不覺得「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臺北雙年展之再協商 --- 高俊宏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