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染戲畫-瞿春泉與柯銘峰的歌仔話境
Author: 李盈潔, 2021年10月07日 20時35分
劇目﹕點染戲畫-瞿春泉與柯銘峰的歌仔話境
演出﹕指揮 瞿春泉、製作 柯銘峰、演唱 郭春美、呂雪鳳、張孟逸、楊雅如、廖玉琪、王台玲、簡嘉誼、孫凱琳、江亭瑩、臺北市立國樂團、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21∕10∕03
地點﹕國家音樂廳
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李盈潔
難得的一場,國樂與歌仔戲音樂的對話。以在歌仔戲界人稱柯爺的柯銘峰,在2000年之後參與編創的音樂設計作品為基底,由臺北市立國樂團首席指揮及作曲家瞿春泉,擔任指揮及重新編曲、配器。柯銘峰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客座副教授,曾以春美歌劇團的作品《咫尺天涯》,獲得第三十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最佳音樂設計獎,這也是傳藝金曲獎頒發最佳音樂設計獎的第一屆。歌仔戲在進入劇場之後,稱為「精緻歌仔戲」,這時才開始有音樂設計職務。
藉由音樂會前的導聆,讓觀眾可以大致了解這次音樂會的節目形式、內容,引導觀眾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此次的演出。由製作人及文場領導的柯銘峰擔任主講人。柯銘峰指出﹕「這次的音樂會,是跟以前以演員為主,較沒有考慮音樂的方式,不太一樣,這次是以音樂的本體來作呈現,將三齣戲的重要背景主題音樂、唱腔,用縮時方式來呈現戲齣的情節」。他也提到﹕「瞿春泉老師在編曲中作了很大的保留,讓文武場有所表現,用國樂的表現補足唱腔且烘托氣氛」。聽完導聆,非常期待及好奇音樂會的演出是如何呈現方式。上半場節目依序為《彼時我在等你》、《火燒紅蓮寺》。下半場節目依序為《宋宮秘史》序曲、《兵臨城下》主題唱段、刺桐花開。
《彼時我在等你》,演唱者﹕郭春美(飾世隆)、簡嘉誼(飾蕙蓮)、孫凱琳(飾千秋)。2016年由春美歌劇團於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首演,編劇楊幸枝,導演傅裕惠。取材自南戲傳奇拜月亭,敘說元朝蒙古人不時南侵的戰亂動盪,在大時代的遷徙離亂中,從呼喊名字連結起,又因親情而離散,一段刻骨銘心,離散與等待的異族情緣故事[1]。此劇曾入圍第28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及最佳年度演員獎-郭春美。
《火燒紅蓮寺》,演唱者:張孟逸(飾紅姑、雪蓮)、王台玲(飾甘聯珠)、江亭瑩(飾桂武)、廖玉琪(飾甘大娘)。《火燒紅蓮寺》,2011年由薪傳歌仔戲劇團於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首演。原著為民初武俠小說家平江不肖生著《江湖奇俠傳》,歌仔戲內台時期為十天連本金光戲。引藉同名電影改編,以江湖武俠奇情為題材,機關變景劇[2]。在2017年以俠女英雄傳更換為劇名再度重現,入圍第29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
《宋宮秘史》序曲,2013年由薪傳歌仔戲團於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首演。編劇廖瓊枝,導演丁一保。《宋宮秘史》又名《貍貓換太子》,為歌仔戲經典古冊戲之一。全劇以倒敘方式開場,由寇珠魂向李妃訴說癸未年貍貓換太子之事,並引導包拯會見李妃,接著時空回溯進入事件發生的癸未年間[3]。
《兵臨城下》主題唱段,演唱者孫凱琳(飾叔子遙),以此劇叔子遙一角入圍第31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2016年由春美歌劇團於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首演。劇本-許栢昂、江珮玲,唱詞-劉建幗,導演-許栢昂。伯、仲、叔、季四國相鄰,叔遭季滅,叔臣護叔公子子遙欲逃往伯國避難,途中獲仲太子天臨所救並收留。十年後,伯仲兩國交戰,伯國王因仲國王天臨的民心擁戴,感嘆己無如斯之子,伯公主茵容聞之,有意藉和親仲國,計邀天臨圍獵,情殺一念之間,另叔子遙於仲國深感有志難酬,加之旁人唆使挑釁,背義一念之間[4]。
《刺桐花開》,演唱者呂雪鳳(飾甘國寶)、楊雅如(飾伊娜),2000年由陳美雲歌劇團於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此劇在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0年傳統戲曲甄選榮獲第一名。2000年由陳美雲歌劇團於在國家戲劇院首演,編劇楊杏枝、導演李小平。故事是以甘國寶過台灣及屛東平埔族阿猴社為背景,描述甘國寶與平埔族的伊娜,刺桐花樹下的淒美愛情故事。
舞台上沒有佈景,滿滿演奏者的位置,前面一道空間留予演唱者,在舞台兩旁有投影字幕,輔助介紹劇情的發展。臺北市立國樂團陣容龐大,演奏出來,就是氣勢啊!所以相較OS的一開口就顯得聲音微弱,但後面幾首的OS聲音又略顯尖銳,除了在莿桐花開這段節目中的OS獨唱,聲音與音樂很契合。觀看《彼時我在等你》,或許是還在適應演出的方式,觀看字幕的劇情介紹,所以心情上還沒有很融入音樂中所想傳達的情感。另外,在演員進、退場時,會各給一次掌聲,三位演員,進退場就約十幾次,這種禮貌的掌聲會重疊到音樂。第一次欣賞音樂會的我,不知是否音樂會就是這樣的形式,對於想好好聆聽音樂,是有些干擾的產生。但在之後的節目,演員較少的進出場,似乎較無干擾。《火燒紅蓮寺》在開場的OS唱詞已把整齣戲人物間的關係及個性,交代清楚。所以能夠更快進入聆聽音樂、想像劇情的情緒中,感受著不同曲風,所呈現的不同情節。《宋宮秘史》序曲,這段節目並沒有演唱者,但隨著裊裊樂音,彷彿來到那以狸貓換太子的宋宮秘史故事裡。《刺桐花開》,隨著柯銘峰老師吹奏的口簧琴樂音,已然來到平埔族的所在。柯銘峰老師在劇中幾段的唱,唱出令人感受一種溫暖厚實又帶點滄桑、悲涼之聲。這樣以音樂的演出形式,在沒有佈景、服裝的帶入感下,台上的任何聲音更是被放大檢視,如演唱者的聲音與音樂能否融合在一起,還有聲音情緒在強弱上的詮釋等等。在這疫情期間,很興奮能夠到劇場,欣賞一場悅耳動人的午後音樂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