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載我們去到邊界被消融的地方 評圓劇團 手路
Author: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戲劇系博士生 李昱伶, 2022年04月18日 15時10分
評論的展演: 圓劇團《手路》
演出場次:2022/3/26
演出地點:台北市木柵忠順廟
《手路》於去年的衛武營馬戲平台上完成初呈,圓劇團在藝文氛圍裡再現向民間藝師學習「手路」的田野鄉間,觀眾彷彿能在紅、綠色的板凳,翻飛的稻草與紅白塑膠袋中聞到泥土的氣味,以生猛有力的草根性刺擊觀眾的心。今年,圓劇團在初春的滂沱大雨中,將《手路》帶到了忠順廟的廟埕。《手路》成了一艘霓虹閃爍的方舟,觀眾在方舟裡一手拎著板凳、一手拿著酒找地方坐,在主持人直播的時候對著鏡頭揮揮手。當演員撐起塑料布,讓它像鼓起的風帆包覆著坐在舞台中間的觀眾時,觀眾的嘴角都禁不住揚起笑意,這一幕讓我聯想起小時候在紙箱裡玩捉迷藏,還有拿泥巴、樹葉玩扮家家酒的回憶。《手路》的迷人之處,即在於透過日常的物件喚醒觀眾樸拙而童真的感情。「手路」原是民間藝師在農閒時跟自己玩的遊戲,《手路》突顯馬戲由遊戲發展而來的特質,並讓它也成了與觀眾同樂的邀請,庶民娛樂與精緻藝術間不再壁壘分明。《手路》因應不同的空間發展出兩條突破雅俗界線的路徑,初呈時把庶民娛樂帶進衛武營,正式演出時把精緻藝術引入廟宇,以劇場工作者的專業模仿綜藝團的審美產生另一種欣賞趣味。
如何接地氣也是一種手路
在衛武營的《手路》強調「手路」,在忠順廟的《手路》強調「接地氣」,以鮮豔的服裝與霓虹燈、disco球企圖營塑出類似綜藝團的表演風格。在綜藝團中常見的熱舞少女,則以四位白淨的男馬戲演員取而代之,他們不太輪轉的閩南語,與收放自如的女主持人佳盈一不小心會脫口而出的黃色笑話形成對比,當廟埕成了劇場,廟會活動的女主持學著收斂,馬戲演員學著外放,男主持人志明在雙方之間扮演提醒收放的角色,像是拉著一條線,維持雅與俗之間的平衡點。
不過,《手路》之所以能「雅俗共賞」並不是因為廟會與劇場兩種不同表演形式的調和,而是觀眾能在同一位表演者身上看到他多種面貌,其中以男、女主持人最令人印象深刻。前一刻他們還在做工商服務,宣傳自己的臉書,邀請大家掃QRCODE,開個玩笑來過場,下一刻他們唱著蘇芮的「一樣的月光」、羅大佑的「火車」,他們的歌聲嘹亮而滄桑,歌詞或傾訴迷茫、或懷抱盼望,無論何者皆充滿力量。也許這是《手路》最「接地氣」的安排,我們如主持人處理生活中的細瑣,也和他們一樣有血有肉。
火車火車,載我們去到有神的地方
音樂設計與演出黃思農及曾韻方坐在停在廟埕的小貨卡,以貨車發動的引擎聲啟動演出,開始時的引擎聲與尾聲時主持人們唱的「火車」前後應和。黃思農現場演奏二胡與吉他,讓特技畫面充滿詩意。火車火車,汝欲對佗去? 《手路》是一列火車,載我們去到有神的地方,這次靠站的地方是忠順廟的廟埕。在這裡審美品味沒有階級高低,在神的面前我們都是愛玩的人,馬戲是眾人同樂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