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身體的空間,現實的介面「Metabody in Kinesphere 動勢身形」
分享 | 瀏覽數: 653

身體的空間,現實的介面「Metabody in Kinesphere 動勢身形」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元棠, 2022年05月04日 15時53分

評論的展演: Metabody in Kinesphere/動勢身形|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展由黃盟欽策展,匯集台灣、德國、土耳其等共十一組國內外藝術家作品,展覽動線與配置規畫三項子題分別為《身體穿越:沉浸式作為互動感知體驗》、《身體位移:從網絡運算到資料庫模式》、《身體轉塑:超越自身與經驗身份特性》。藝術創作傳達思想,並意圖引發群體共感,在科技加入的製造方法之下,更加包覆占據觀者身心,燈光、場域和行動總體是劇場式的氛圍,在此重現與省思日常中的網路科技空間,以虛擬重塑真實,身體行動與感官體會間,自我與外界界線消弭,則歸結出科技身體的定義。

除了在確認與擴張身體的存在外,空間的存在與被創造也為主要命題。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在《空間的生產》(La Production de l’espace)指出,空間不是一種先驗範疇,而是人類實踐與行動所「生產」的。而在本展中,以數位與科技為藝術創作媒材,並跨域之創作思維,呈現其「空間再生產」的互動機會,創造觀眾身體移動的體驗,強調藉由動態使作品完成,甚且增長延伸此「再現的空間」生產出的感官感受與流動的空間狀態,當「身體」於虛擬/現實空間有著不同的存在探討,網路身體和肉身切換對照,人在介面遊走間,得以超脫時空限制,但是否逐漸喪失特殊性?「在場」之感官刺激與擴充時,是否顯露最內在的慾望表達,或是更加披覆而掩沒?筆者試就以下作品為例,空間、身體與再現的空間之討論。

張碩尹(台灣)提出《台北機電人---訊息瘟疫2.0》,巨大的絨毛陽具型大型裝置,其中由香料香水、色彩燈光共同組成,現場播放藝術家描述之虛構的市場愛情故事,市場所見景觀,感官感受與內在,帶回潮濕黏膩的觸覺感,力比多(libido)在本作中顯現,以「氣味裝置」具象形塑敘事中的驅力,讓想像中的慾望成形,在光線氛圍下,駐足隨之神遊故事中。本作品在2020年曾於台北「古亭龍泉市場」現地展出,當時以香料香水,Led燈裝置,將市場以不同色光轉變情境,也強化市場其中特有的感受,進而「食色性也」的主題提出(註一)。

訊息瘟疫圖一:張碩尹《台北機電人---訊息瘟疫2.0》 攝影:陳元棠 

Luca Bonaccorsi(義大利)作品⟪我們⟫,將牆面再製了一個留言平台空間,觀者藉由QR Code即可簡易的參與創作,反映了當代社群媒體養成的自我觀看,文字溝通功能曖昧,但在不斷反身觀看自我生產的文字中,感覺被人關注的喜悅,牆面的文字有如是思緒表層的浮沫,大眾慣用的組合,或俏皮或顛倒文法,各個召喚「能懂」的不同族群,各種快速生產出的簡短文字充滿牆面(限定16字以內),隨著運算變色變大或被塗改,也早已失去了意義,其反映網路空間中的語言現象,在這對自我生產的陶醉感裡,以及因消逝而繼續生產的慾望,建構出不斷更新中的,當代的「我們」表象,然而因龐大且容易消逝,便也模糊、失去面貌。

Luca Bonaccorsi圖二:Luca Bonaccorsi(義大利)⟪我們⟫       攝影:陳元棠 

安娜琪舞蹈劇場X當若科技藝術(臺灣)作品⟪共生⟫,為在現場與觀眾組合,現實與數位影像之「合成身體」,虛擬身體,在真實的重疊之中,反身確認自我身體的存在,具象且加強原本網路空間中微弱的身體存在,有若化身舞蹈著,當觀眾與影像互為主體時,眼見身體想像成形,然而身體仍受現實束縛著,而身份的界線則更為模糊。

共生圖三:安娜琪舞蹈劇場X當若科技藝術作品⟪共生⟫       攝影:陳元棠

曾鈺涓(臺灣)作品⟪流動的房間No2⟫,為藝術家作品⟪Jane⟫系列,藝術家搜尋自己的英文名字,以搜尋產製數位肖像,此佈滿空間的陌生人面容,數量巨大,正如網路空間對於身份的寬容要求,無身體亦無面容,搜尋了滿牆的Jane,事實上是佈滿空間的陌生人,個體失去特殊性,而形成無從辨識的群體「景觀」。

jane圖四:曾鈺涓作品⟪流動的房間No2⟫        攝影:陳元棠

其他作品如Melina Hennicker + Michael Schmidt+ Andreas Woller(德國)作品⟪Kirchmoarhof⟫為大型多媒體企劃,藝術家藉由行動表演,影像以及影像中的影像,帶出時空與網路空間的穿梭交錯,錯覺影像有若現場牆面或地面裂開的現實,其對於身體內外在的形體和慾望一再探索間,更為強調身體存在,或如林月霞(台灣)作品《傹身之境》則深入腦內空間阿茲海默症腦神經細胞的變化……科技的技術進化,使得藝術想像具象方式得以擴增,本展整體氛圍冷凝,然而當觀眾互動頻繁,付出身體的在場、語言的產出,有若於虛擬場景中顯現,卻也是主體的消失,呈現網路時代訊息內容過量,產生景觀也有若淺薄之膜。本展空間對於展品來說略微擁擠,使得作品之間距離不足,沉浸式的感受容易被影響,於此同時也反映多資訊時代的感知方式。


展期:2022.04.16
2022.06.26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203-205展覽室

註一:

⟪台北機電人---訊息瘟疫2.0⟫本作獲得第19屆台新藝術獎,而關於本作現場狀況可閱讀蔡佩桂評論文: 光的交易:《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