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從「暗淡藍點」到遠離地心引力的長梯,談【像素延伸—陳姿尹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710

從「暗淡藍點」到遠離地心引力的長梯,談【像素延伸—陳姿尹個展】

Author: 莊棨惟, 2022年08月23日 23時01分

評論的展演: 【像素延伸—陳姿尹個展】 Pixel Extension - Zi-Yin Chen Solo Exhibition

絕對空間在7月23日至8月28日期間,展出陳姿尹的第一檔個展,像素延伸」。延續了她過去對月球的興趣(2020台南新藝獎),本次展覽中,她以月球為引、地球為輔,探討著影像的生成及技術工具的應用,AI技術作為一種影像辨識的新科技時所存在的盲點,並以航海家1號所拍攝的「暗淡藍點」照片影像作為範例,以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感性的文字,闡明了人與影像技術關係中的矛盾,進而探討人在技術之外的能動性是什麼。

相片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展覽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攝影輸出、錄像裝置及高達九公尺的長梯。

〈移除月球〉展示了你我皆熟悉的台灣日常巷弄景色,然而本是月球高掛的位置卻被挖了空,輸出背後又懸掛了一塊黑色的圓(並且為最黑的黑Vantablack)。這幀影像來自於藝術家喜愛拍攝月亮而收集的一系列的主題,透過手機相簿的自動辨識功能,她發現不論是真實的月亮相片,又或者是摻雜「月亮貼圖」的照片,在AI技術情境下是無法被成功辨識的,而其中的落差使藝術家產生一種忿忿之意,而更進一步地去探討影像生產中的AI技術介入。

相片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然而,姑且不論這件作品是否作為創作的源起,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件作品勾起了觀眾對於影像生產的好奇與衝動。由於被挖空的範圍是可以透過視角的移動而被補全,也因此,當進入展場時下意識地想拿起相機拍照時,取景的當下是有意識的影像抉擇,究竟什麼才是被需要的影像呢?對比AI技術用演算法或是深度學習的方式去處理影像,從展覽的最一開始,觀眾親身地體驗了影像生產真實性的質問,以及攝影身體感的存在。

相片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如何使用AI提升照片品質|Noise Reduction、Super Resolution》是一件沉浸式的錄像裝置,影片播放時會連動著周遭的氣氛燈而變換及閃爍,天花板上還有一組紅外線雷射裝置會隨之運轉。藝術家模仿了YouTuber自媒體者的節目,介紹並且教學如何使用影像後製軟體中的AI技術,進行雜訊的移除、降噪,並擴增原有的影像解析度在「暗淡藍點」這幀影像被示範後製後,新的影像平滑且具有極高的畫素,然而那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的小藍點,卻消失在一片高解析度的後製像素中。

相片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在錯愕中,錄像帶入了一系列從剪輯素材庫取得的短影片,搭配著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感性的文字及旁白中(英文原文),煽情地講述「暗淡藍點」所帶來的深層啟示。

再來看一眼這個小點。就在這裡。這就是家。這就是我們。在這個小點上,每一個你愛的人,每一個你認識的人,每一個你聽說過的人,每一個人,無論是誰,都在此度過一生……我們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於這樣一粒懸浮在一束陽光中的塵埃上。

透過這樣的鋪陳,原本只是模糊影像中的微粒、不足以辨識的像素,被比喻為地球、人類存在的價值。所延伸的詰問是,當影像的生產愈來愈需要藉由攝影器材的輔助,或是各種技術介入的後製,影像是否愈發遠離真實?藉由這張「暗淡藍點」的影像、藉由〈移除月球〉這張攝影作品,我們對太空探索所懷有的想像力,是否也能對應到真實世界的影像生產,影像是否需要想像力的解放才能更加回歸真實?

相片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有趣的是,在此作品旁的天花板,還有一組紅外線雷射裝置,在地上投影了一張網格與圓團,透過藝術家在Podcast的解釋後我才知道,那是藝術家拍了很多次太陽後所得到的泛光影像、失焦的光斑。網格代表著AI技術正在掃描或是像素化這個宇宙,但是機器運作所遭遇的延滯或卡頓,隱約透露出技術在影像前的無能為力。

相片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最後一件作品是〈延伸步伐〉,是全長九公尺的特製長梯,而梯子的間隔高度呈指數增長,象徵人類文明(科技發展)以指數成長著,而人類攀爬的最後,是再也跟不上/搆不著。然而,對我來說,這座梯子卻給我一個積極的行動暗示,如同面對〈移除月球〉時的主動身體經驗。梯子誘使了行動,一步一步往上攀登的同時,就是最真實地運用人自己的力量離開了地心引力的束縛,就像飛向太空的第一要件即是要遠離地球的引力。這種不假科技的身體行動,對我來說反而重新找回了,影像的所有權及人類的主動性。

本次展覽乍看似在探討AI技術,相較於其他數位藝術家、或是相較於深層地探究其AI技術背後演算法的企圖,陳姿尹像是開著一台小小的飛船淺淺地繞過了理論與硬核科學的蟲洞。將影像導向了詩意的探索,以及人在影像行動上的意義。

相片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展場攝影,照片由絕對空間提供

而關於當代影像的議題,還可以無止盡地延伸到諸多面向。例如,弱影像的討論,脫離了解析度、影像格式的限制,這些遁逃在框架以外的影像如何與真實世界的需求對話。又或是李亦凡《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所在意的,當代動態影像的生產中,關鍵影格背後的非人存在,以及藝術家如何藉由VR及其他工具,去還返動態影像原有的身體感。又或是Thomas Ruff在創作「JPEG」系列作品時,他不斷地壓縮並再解壓縮影像,壓縮技術中所代入的數學矩陣是否也等同於某種演算法?
 
最後,藝術家也在「阿特茶水間」這個Podcast節目上,自我闡述創作歷程跟本次個展的介紹,也可以藉此了解更多。Ep.118 | 月球、天體、人工智慧?「像素延伸-陳姿尹個展」feat.陳姿尹、莊向峰@絕對空間

1image一影像,在日前也有對藝術家陳姿尹進行一場深度的訪談報導,感官與像素的宇宙漫遊|陳姿尹訪談,內容梳理了歷年來藝術家的作品脈絡及創作心得,也十分值得閱讀。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