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散落的碎片光景:《在夾縫中行走》
分享 | 瀏覽數: 302

散落的碎片光景:《在夾縫中行走》

Author: 陳姿吟, 2022年12月08日 22時42分

評論的展演: 《在夾縫中行走》

2022 年九月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始展出的《在夾縫中行走》聯合展覽,以「行走」破題,為行走預設一個困難的前提:在夾縫中。

「夾縫」涵納未知的領域,暗喻當代人們所走的路途、追尋的風景與目標。或坐或站、或行或停,在日常行走之間的空隙中照見心的逡巡和凝望,回應人們在生活裡總會遭遇到的新境況,嘗試給予照明。

生命中有許多時刻,如白駒過隙,時間滑過微小的每一瞬間,我們其實一直在前行,身體由年輕邁入衰老,生活跌宕起伏、緊快從容,曾經由此處流浪至另一端,在每個選擇和追尋下落上升,一幀一幀同歷史流水般過去。行走也是如此,將每個人開始、停佇的節點連貫,不僅空間、時間,更有人事物之間的交互匯聚,往復牽連,終成一條線、一片面,填滿了空白和顏色。 

行走間的凝視

這次的展覽有多位藝術家參展,展場內卻沒有特別將展出作品進行分區,而是藉由不同區塊的作品排佈,呼應「行走」的命題,讓觀者在展場當中隨意步行,不必遵循劃分好的動線,時而觀覽畫作,時而穿進動態影像的聲色中,抬頭或低頭皆能與作品不期而遇。

藝術作品的佈置也很有意思,沒有規律,不會明確告知觀者作品的分佈秩序,使人們自行領會在遊走於藝術的過程中,得出萬化的思索線條,擺脫了既有制式的規則,佐以文字、圖像、物品、影像等藝術的樣態,行走的軌跡呼之欲出,一切便充滿變化和不可預見。

題目的「夾縫」與「行走」,除了暗示觀者行走於展覽品間,走在展場曲折不規則的行進線上,也是人們在觀賞期間,目光流連並與作品產生對話,內在的交流何嘗不是一種「行走」方式,在一壑空間思索探看。

碩大的時代輪圈下面,我們汲汲忙碌像一群鐵爐上的螞蟻,生怕停下來會萬劫不復,所以展覽中許多物事需要沈靜的目光和心靈去摸索,讓自己正擁有的困境、遭遇都稍微緩和,如陳放一盅好酒,滋味方顯。每個展品之間留有空白,高低陳列又隱約連貫,夾縫中行走的觀者們可以聆聽著語音導覽,仔細、專注地感受,如此就相當足夠了。

在夾縫中行走,臺北市立美術館,2022年。作者自攝

展場裡有許多值得深探的藝術作品,各有趣意與可供觀覽者反思的地方,這裡稍微介紹一些作者看展中印象深刻的作品。

探索、行走

盧奇歐.峰塔那(Lucio Fontana)的《空間概念》上劃開兩道切割縫隙,縫隙裡無法窺視任何事物,幽黒色的割線卻讓人不住猜測、想像窄小隙縫之後,由此衍生出無限的可能。莫娜・哈同(Mona Hatoum)以《行路》主題在城市中展開她的行動藝術表演,雙腳拖行看似沉重的鞋履,令人聯想藝術家正被戴上鐐銬,藉以無聲控訴某種不公、迫害。從陳昭宏的《談話》、《人行道》等作品,看見他作畫有意留下大量空間,只露出說話人的半張臉或手,又或行走中人們的腳部,牽引觀者的視線進入畫面中。談話人的視線、肢體的距離,隱約有透明線條的動向,也有夾縫的實質映射;而步行的動態讓觀者產生腳步會持續踏往前方空地的錯覺。

始於微小的「縫」

白雙全的《谷之旅》展出內容令人十分驚艷,他發現不同的書籍裝訂方式會形成的多種樣貌上獲得了靈感及體會。攤開任一本書,裝訂的方式各異,卻因裝訂緣故,總有幾本書中間「消失了」,隱沒在書縫這個無法探知的位置裡,無論如何努力扳開,若用蠻力輕則書籍變形、重則毀壞,總之畫面不夠完整,故難以描述閱讀。他打開一本厚裝地圖,中間凹陷下去的部分狀如山谷溝壑,發現看不清楚,便想要去現場走訪親眼見識一番。

行走始於一個微小的觀察發現,藉由行動構築世界的樣貌,行走之間的細節是地圖上不得見的,關於自身對生活的想像、經驗。存在立體空間、平面視覺、心靈探索的三維度上,觀者可以思考行動的意義,由此展開一段旅程,讓小小的好奇帶我們到未知的路途上,觸摸從未見過的風景。

谷之旅,臺北市立美術館,2022年。作者自攝

當線條頭尾相接

奧馬・菲斯特(Omer Fast)的《連續性》以三個相似的故事線開展輪迴式的敘事,固定的劇情使觀者聚焦目光、捕捉細節,在一次次歷史的重複演繹中逐漸歸結出一條線性規律,同時又有不可捉摸的變數擾動。

正如電影的題目,《連續性》沒有常規開頭、結局,故也並未安排轉折的中間過場,僅以「父母」、「兒子」為主體,隱約透露戰事不可逆轉、根深蒂固、扭曲的傷害,自戰場而歸的兒子面貌不停變化,惴慄不安的氛圍包裹住電影的每處微小細節,無一不是放大岌岌可危的困境,以呈現其中的恐慌及破碎。

電影在展間裡重複播放,線性故事轉化成圓圈,彷彿走入囹圄被圍困起來,刻意營造的寧靜卻蔓延出難言的突兀,劇情的巡迴反覆下,壓迫感浮現,另類呼應展覽的概念。 

《在夾縫中行走》的整體概念,正如十字交錯的展演場地,兩相映照。行走此中,不乏偶爾停留在作品前聆聽語音導覽的觀者,他們可能會想起美國作家海明威那番著名的話語:「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創作的人們因循困頓、嚮往、啟發,渴望破土而出,享受煥發的生活,轟鳴於自己以及他人的靈感使他們於創作上獲得良多。

隱喻生存困難的「夾縫」一詞,予人思索、凝望的餘韻,若將生命拉成長線,經過夾縫,觸摸夾縫,身在夾縫,可能就是你我終將遭遇的行難;「行走」意味尋找出路,打破某種觀看的格局,心念之間、狀態轉變,奮力走出夾縫,使兩點連成線,線接成面。若如今心受困,行走多阻礙,不妨放下紛雜的俗世,投入一場閱讀與行走的盛會。

 

◾資料參考:《在夾縫中行走》導覽手冊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