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不是結局,而是「成」的開始:評法爾劇團《成住壞空》
Author: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博士生 李昱伶, 2022年12月21日 00時14分
評論的展演: 法爾劇團《成住壞空》
演出時間:2022/12/9(五)20:00、12/10(六)20:00
演出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榕樹廣場
佛教視萬事萬物的生生滅滅無法避免,「成住壞空」即生滅的四大過程又稱為「四劫」。來自柬埔寨的法爾劇團以此為題,將簡明的情節與馬戲、特技與木偶戲結合而成一娛樂性十足的作品。在法爾劇團的《成住壞空》中,四劫並非晦澀難解的佛教哲理,而是給云云眾生的自我安慰。本劇情節分明且角色設定清楚,以熱鬧的馬戲詮釋權力流轉與階級對立,當觀眾為反派角色所完成的精彩動作熱烈鼓掌時,其間產生的矛盾讓本劇的欣賞樂趣除了馬戲、特技、音樂以及演員魅力外,同時增加一層馬戲表演與劇本構作間的思考。本文將《成住壞空》分為三段,以下就情節段落分析其作品特徵。
第一段:聚化成人
幾位馬戲演員著黑衣蹲著,身上蓋著草蓆,雙手併攏拉緊草蓆成三角形。隨著音樂節奏維持蹲低姿移動,像是某種甲蟲。甲蟲們頭尾相連地聚接成一條巨形蟲後下場,重出時已成人形,幾個人拿著黏著卡通眼珠的竹掃帚,亦步亦趨地跟在一名表演倒立演員的身後。倒立表演結束持竹掃帚的馬戲演員們下場,重出時眾人開始表演助跑前空翻,幾位演員併排靠攏上半身前傾雙手垂地,另一位演員表演助跑前空翻,如此輪流反覆。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最能空翻,能飛越過最多人的便是優勝者,優勝者可戴上皇冠,站在疊羅漢的最上層。但在優勝者著地之後,他的頭首四肢都被牽上木棍和細繩,變成身不由己的傀儡木偶。
第二段:眾生平等
在木偶戲結束後眾人下,重出時唯一的女演員穿著白上衣與磚紅褲,其他男性皆只著磚紅褲,上半身打赤膊。本段表演以雜耍拋接紅球,以及其中一名馬戲演員的扯鈴特技為主,當他在SOLO時,其他演員會吆喝著打拍子。精采的扯鈴特技和演員熱情的喊聲,以及在做驚險動作之前先向觀眾拋拋媚眼,都緊勾著觀眾的心。
第三段:白西裝與綠襯衫
表演扯鈴特技的馬戲演員下場,重出時穿著一件綠色襯衫,得意洋洋,他將穿著白西裝、戴著白帽、踩著黑梯的馬戲演員介紹出場。白西裝走下梯子、摘掉帽子加入拋接紅球的行列,但在他把紅球扔向幕後之後,他脫離眾人的行列搖身一變為威權者,踩在其他人的背上。眾人在地上翻滾,女人面露悲傷,綠襯衫則在center笑出八顆牙齒表演著令人目不轉睛的扯鈴特技。白西裝站在右上舞台以驕傲並帶有權威的姿態拍起手來,無法拒絕他的觀眾也跟著他拍手。顯然白西裝與綠襯衫是反派角色,但當他們對著觀眾們笑、要掌聲的時候,觀眾自然地被他們帶動:雖然他們是壞人,但是確實表演得很棒,我也遲疑地鼓掌了。我所感受到的矛盾,正是《成住壞空》的高明之處。
馬戲演員經常以「故意表演失敗」吸引觀眾目光,但在法爾劇團的《成住壞空》中並無使用此一技巧。這表示當他們出現失誤,那是真的失誤。在第二天的演出中除了綠襯衫的扯鈴特技出現了幾次失誤之外,在第一段助跑前空翻的表演中亦可明顯地感覺到演員們累了,幾位演員的腳上多了護踝、護膝。在眾目睽睽下的失誤、隱隱露出的疲態皆成了縫隙,讓觀眾看見一位馬戲演員要站在台上談何容易。奮力振作的馬戲演員與觀眾心氣相應,讓觀眾在技藝之外,也感受到馬戲演員的心,他的意志力。
《佛說阿彌陀經》是佛教葬儀法事中很重要的一部佛經,在這部經裡詳細描繪淨土的富麗堂皇,充滿赤珠、瑪瑙、琉璃,非常世俗,沒有玄之又玄的教誨。對於剛失去所愛的人而言,《佛說阿彌陀經》可以給他莫大的安慰,讓他相信他的所愛離苦得樂,去到了更好的地方。法爾劇團的《成住壞空》對我而言正如《佛說阿彌陀經》,是給疼痛卻走投無路的人們的一種自我安慰。在所有人都倒下後,白西裝將扯鈴棍刺向綠襯衫,燈光轉成一片紅色,綠襯衫一臉不可思議地倒下了,白西裝看著滿地遍倒的人倒開始害怕了起來。其中一個人重新站起身,他友善地朝白西裝伸出手,當白西裝鼓起勇氣拉起他的手,所有人也都站起來。白西裝拉著左右兩人的手,三人同時往右側倒,右邊的人著地時馬上起身,另一人旋即從左側加入,如此形成循環。白西裝在擊倒自己的爪牙後惶惶於善惡有報,當血光褪成魚肚白之際,白西裝與其他亡者進入另一個迴圈。這項特技用於《成住壞空》的結局,令人不禁聯想到輪迴。成、住、壞、空,「空」並不是結局,而是「成」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