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一個台灣舞者體內存有的許多情——簡談葉名樺作品〈SHE_O.S.〉在2022年的台灣美術雙年展
分享 | 瀏覽數: 132

一個台灣舞者體內存有的許多情——簡談葉名樺作品〈SHE_O.S.〉在2022年的台灣美術雙年展

Author: 阮婕容, 2023年01月06日 01時55分

「情為何物?」

2022年的台灣美術雙年展以「問世間,情不為何物」此一改編自元好問〈雁丘詞〉的否定句來作為展覽標題。策展論述中提到「情」之一字,在中文語境中具有多重的意涵,情是「心的動力」、「人之本性」也是「生命動能」,展覽想討論的是「有情眾生」在現今的數位時代下與技術和媒介間所產生的共同演化的關係,因此展覽雖分有四個子題,但所展出的作品並未一一對應到各個子題,因爲每個作品可能或多或少呼應或契合其中一個或數個子題所想傳達的觀念,也回應了與展覽標題之意相對的「何物不為情」。

在觀看此展中,最讓我著迷的作品是舞蹈家葉名樺的作品〈SHE_O.S.〉。這是在相當寬敞的昏暗展間中所展示的雙頻道錄像裝置,觀者坐在以四十五度角面對兩面牆的椅子上,觀看在呈現九十度角的投影錄像,畫面中葉名樺本人的身姿穿梭在兩面牆上,她的聲音迴盪在展間中,影片裡提及三位女性舞蹈家「瑪歌.芳婷」、「裕容齡」和「羅曼菲」分別代表了西方、東方、古典、現代、台灣等不同脈絡的舞蹈性質,被葉名樺如穿針人般將其貫穿在整個作品中。身為舞者,葉名樺將他的學習經歷與自身所感受、想像到的「情」注入到身體裡、呈現在作品中。在她的作品中,我看到了舞者是如何用他們的身體紀錄這個我們所處的這個有情世界。

當劇場中的身體表演者被轉換成影像中的平面人物時,那種在現場親自感受表演者所散發出的情感被削弱了些,但在〈SHE_O.S.〉這個錄像作品中,觀者可以透過葉名樺口述的內容,得知那些在表演中永遠無法觀看不到的故事。作品中葉名樺說表演者「在鎂光燈下走出來,在雨中走回家」,她說這就是藝術家的人生,虛實交錯,我們所看到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表演是表演者經歷過千錘百鍊所萃取出的精華,舞台上的表演是一個讓觀眾逃離現實的想像,我們不知道演出者的背後他們有過什麼樣的記憶、經驗、故事,不知道或不想知道他們和我們一樣「有種種不方便的地方」。影片裡的葉名樺一邊敘述一邊翩翩起舞,觀者一邊觀看她的舞姿一邊聽她說著舞蹈,從芭蕾到東方舞再到現代舞、「瑪歌.芳婷」到「裕容齡」再到「羅曼菲」,用聲音留下跳舞女人的身影,說出歷史中不被記錄的舞蹈記憶,最後在舞者的身體裡留下了種種技巧與情感,以及一直以來不斷在追求的舞蹈的歸屬。作為觀者,第一次得知這些故事,知道在疫情間暫失舞台的表演者是如何運用當代藝術來呈現舞蹈家的記憶與歷史的記憶。且似乎是為了讓觀眾對於東西方舞蹈脈絡有立體的想像,展間的角落各自陳列了一組有東西方風格物件擺設,大紅圓燈籠與白熾落地燈、玉如意和芭蕾舞裙兩相對應,都帶有了各自的舞蹈文化。那屬於台灣舞者的文化與舞蹈又為何呢?

作品中提到了從前的台灣沒有叫舞者的行業,有段時間台灣人在找自己、台灣的舞者在找自己的舞蹈,戰後的台灣政府為加強民族意識,讓從未去過中國的舞蹈老師憑藉著音樂和畫像編創出在台灣的中國舞,而舞蹈學院的課程將中國舞、芭蕾、現代舞、即興和排舞等全都涵括在內,「一個台灣舞者身體裡有許多種舞,都是從這座島上學來的」。隨著藝術圈在台灣的發展,如何呈現表演、作品如今已有了多元的媒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討論某些問題、記錄某些事件,但是否能在這些作品中找出公認的答案?目前的創作環境下,好像大多時候並沒有提出什麼解答,我們「有情」地為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留下紀錄,卻「無情」地留下了沒有解答的考卷。我們拓展了對「情」的想像、投射與歸屬,可好像最終又呼應了展覽標題「問世間,情不為何物」這句帶點無情的否定句。台灣人們帶著情追求進步,我們的身體和舞者一樣記憶著各種歷史與文化,但我期許我們可以藉此再做出什麼來更確定自己的定位,不讓所有的努力都徒然地任時間只留下痕跡。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