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碎片 Fake it Real 觀後感
Author: 劉孟軒, 2023年01月08日 21時08分
這次的臺北數位藝術節《真相碎片 Fake it Real》與策展人黃祥昀先生合作,雖然展品很多都令我不太了解,但能感受出這些作品都連結到同一處,透過各國的藝術作品,期望傳達並且啟發大眾去思考假新聞、數位媒體、以及大數據演算法所形塑的社會議題。在觀展的過程中,我一直想從作品中嘗試去理解藝術家想傳達的訊息,不過我能了解策展人想藉由這場展覽,去讓我們用微小的方式感知這場巨大的假訊息災難。以下會舉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表達我的想法。
第一個作品是股市天氣,由藝術家哈希布所創作,這個作品當初聽到導覽員解說時就覺得很宏觀,因為他探討了資本主義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影響,起初我覺得這種議題再討論時一定會偏頗,因為很多人第一觀感都會認為資本主義對於自然環境會有負面的影響,根據一些新聞媒體或網站資源所述,但這個作品令人意外的是,他是用國外股市,如:紐約、東京、倫敦等證券交易所的實際live情況與變化去對中間的仿沙漠地形做變化,在這其中,創作者並沒有主觀地告訴你這種情況下的資本主義對於環境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而是透過這種改變地形的手法去表述改變自然環境情況的事實,我認為這個點是非常好的,因為在這種探討社會議題的點上,任何的偏頗都有可能對這場策展的定位有所模糊,也是因為如此,這個作品令我印象深刻,因為他將很宏觀的事物或這種很抽象的事物,用這種具現化的手法表現出來,也讓我反思很多。
第二件作品是記憶戰爭,由藝術家施懿珊所創作,從二樓的熱印機中緩緩的接續印出來自大數據的文字,文字上面描述了創作者想像中國與台灣開戰的樣子。這件作品令我印象深刻是因為他所截取的大數據是來自我們平常所使用之社群軟體當中,所有平台上面即時的文字以及對話短訊都會被大數據庫整理起來並進行重組,重組後的文字會透過轉譯的方式形塑出虛構的戰爭記憶。我認為創作者可能想讓大眾去反思當真的台灣與中國開打時,這些虛擬出的戰爭其回憶是否都將屬實,又或者到時候網路上的文字,真的會如這些大數據所構成的對話模式,都感覺是作者期盼看到的成果,我本身對這種使用大數據再加以重構的數位作品都深感好奇,因為我也覺得當人們在網路上留言或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轉發貼文時,其實某部分都一定有將自身的感受、情緒及思想都投入其中,而這些彼此的情感面向會不會在大數據的重構底下勾勒出未來的模樣這又是直得我們去斯考的事務。
第三件作品是Inbetweening NO.3,由藝術家吳尚洋所創作,當時在聽導覽對這件作品印象很深刻是因為,這件作品模擬了人在所謂實境轉播或是實況以及錄影的情境下,在受到外力(可能是輿論、負面資訊、媒體)等等的介入,反射出來的不安與緊張感,藝術家在這件作品中投入了現實的元素,也就是聲音,過程當中可以一直聽到喘息聲,也讓我們與會者在過程當中可以有一種在第一現場,身歷其境的感受,也可以更加感悟當事人在受到這些外在因素的壓力時所呈現出來的氛圍感跟壓抑感。作品中本身的元素應用了不停閃爍的燈光、虛擬手機、以及真實手機還有鏡面在這其中不斷的連結與穿梭,感覺是想藉由這種不段輪迴的方式象徵一但進入其中或深入其中就在不得離開的感受。
最後一件作品是LAWKI-通道,由多位外國藝術家所創作,由數位混搭即自動演算法系統進行編組及整合並且投放,導覽有提到這件作品是象徵了反資本主義化時代下的產物,藉由與觀眾的互動與隨機觸碰螢幕去隨機重新組合編排方式,上面的圖示也都象徵了媒體化時代下的產物,這件作品我覺得表達了,在眾多紛亂的媒體及負面資訊當中,觀眾不在只是被動的訊息接受者,而是可以嘗試去變換改變結果的共同創作者,這也是這場展覽中為數不多可以與觀眾互動的作品, 一個作品能在過程中與創作者溝通並且傳達這場展覽的核心對我來說是很難得的,而那些投影上無論是有意編組或無意呈現的圖示也都象徵了在媒體及假新聞這種產業當中可有可無的真實性,將這些影響現實生活重要的資訊轉化成只要輕手一觸就能改變的成品。我認為是將整個真實的世界給濃縮成這件作品。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