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 of scale-羅晟文個展】觀後心得
Author: 許祖比, 2023年01月08日 21時28分
評論的展演: Matter of scale-羅晟文個展
當天去到鳳甲美術館開始參觀Matter of scale-羅晟文個展前,有介紹了羅晟文這個藝術家,聽了他的經歷能感覺他是那麼的獨特,是不會根據不成文規矩走的羅晟文,在具有理工學科的背景下,他不是去當世俗所展望的工作,而選擇的是走上不是他本科的職業--藝術家、策展人。並且選擇探討的是永續農業與循環經濟的浪潮,他一開始切入的點為海藻並且研究了兩年,研究的是在亞洲海藻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了,例如海苔、昆布、石花凍各種不同的名稱及食用方法;那為什麼現在歐陸國家現在才認為這個植物為不需土地、化肥、土地的零輸入產業?不止如此,還認為海藻大量種植能解決溫室效應的問題,還有素食主義者狂推海藻為營養價值為極高的食物。若海藻真的那麼具有可觀的願景,那為什麼海帶在亞洲存在了那麼久,亞洲還未因此造成產業的翻轉?因此羅晟文在現居的荷蘭實地考察了當地海帶農民的種植方法、當地居民對於海帶的理解、海帶農民的期待及願景,進而發現這股海帶熱潮的背後充滿著的風險。
若在海岸大面積的種植海帶,會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因為在海岸大面積的種植海藻會影響陽光滲透進海裡的陽光比例降低、海裡的營養成分平衡、酸鹼值的影響。因此在人們認為對於地球有益處的事情不一定就如人們想的如此美好,需要擁有足夠的研究及探討而不是只看到單方面的益處及更不能擁有人云亦云的心理,若想探討某些事情必須親自去深入的理解。
於是一開始展覽的走廊放置了幾個舊電視機,裡面是作者兩年的研究過程透過影像不斷地循環播放,裡面內容為大家對於海帶種植的讚賞、願景,對於減碳的農業的讚嘆等等,但影片之間又穿插了需要新聞播報聲音、海浪拍打的聲音、還有雜訊的聲音,似乎是在提醒大家眼前的資訊是否正確,海洋的聲音是否也是在向我們傳遞著救援的聲音,雜訊裡透露的是否是正確卻因利益被埋沒的聲音。
在下一個展間裡面佈滿了非常非常多的漁網,是羅晟文去漁會及向漁民收集的廢棄漁網,代表著海藻佈滿著海岸面上的情況。我們進入展間裡彷彿就是在汪洋裡生活的魚類,每一步移動的距離都非常的艱辛,一個不小心都會被絆倒的情況下想要向前繼續看看展區前面,就好像魚類想要生活下去往前覓食。而地面上也有投影影片,船笛聲及海浪聲從旁傳來,但影片有些受到了漁網的影響,變得需要倒影這也是在反映過多的海帶會影響海底下的陽光穿透率吧。而當下有些同學可能是因為步伐太艱難了選擇直接原地盤坐,但引發我思考的是如果我是海洋裡的魚,我有辦法這樣停下來嗎,我被絆著了不只是跌倒解開漁網就好了,而是可能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我是魚兒的話只能不斷的尋求往前若一個鬆懈就會離去。
結語
我從此次展覽獲得各方面的心得,十分敬佩羅晟文從那麼小的點觀察出那麼多不同的面向,從最簡單的為什麼海帶在亞洲很早就新興,而歐洲現在才有這熱潮這裡面就探討到了是否現在的熱潮是正確的,而也願意花費兩年的時間去探討這件事情的錯與對,也把它作為展覽去傳播出去讓人們意識到這個議題。而我也從中獲得了一個小啟發,當人們都在追求的某些事物,儘管人們都不斷的讚美它,認為它不是百利無一害的,自己也要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去分辨他的對與錯並不要去盲目的人云亦云,如果當下不能分辨出對或錯,也要想辦法去尋找真正的答案,不管是什麼問題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