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現場:談饒加恩《Aisenodni》
Author: Wen Hao, 2023年01月13日 12時18分
評論的展演: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
(圖/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北師美術館二樓臨窗近後側之處,可以看見十餘張不同風格、樣態的椅子,椅子上方放著紅色雷切板、印尼語教科書、筆記本,椅子朝窗而窗前有一張形似老鷹的黑板,上方留著密密麻麻的字母,回頭確認教科書的標題,黑板上的陌生語言大概就是印尼語了。一旁的電視中放映著會令人聯想到<REM:SLEEP>的影像-畫面中有人,影片以糊化轉場至下一個人的段落,但這些人不述說自己的夢境,而是在各自的段落中唸出幾個不構成關聯性的單字,然後閉上眼睛。閱讀後方牆上的作品卡媒材標示:混印尼甜點、紋徽、閒置椅子、17、18世紀地圖、印尼語言課、星期三15:00~18:00、錄像、演員、被照護者、問卷。眼前所見似乎正是一堂印尼語課程進行的現場,這個語言課發生在每週三的下午。椅子上的雷切板為古地圖,而黑板的鷹則是印尼國徽那隻神鷹Garuda。
本篇文章試圖分析Aisenodni作為一種計畫型創作,藝術家如何透過機制本身存在的作品卡資訊以及課後留下的諸多物件,提供觀看的索引。關注語言課以外的時間現場被觀眾遭遇的形式,使其不只是計畫後的殘篇,而是本身也擁有足夠的可讀性和豐富語彙,造就一個無論在計畫進行中或展覽現場都「不會錯」的作品1。
材料與概念間的關係,始終符合饒加恩嚴謹的思考方法,因此閱讀饒加恩的作品,無法忽視作品卡的媒材標示,通常都能在上面找到「亮點」,也就是必要的補充性資訊,讓人更理解作品對應的文本脈絡和藝術家的意圖。以「被照護者」和「問卷」為例,兩者皆沒有存在於課後的展覽時間,也沒有留下足跡或影像紀錄,閱讀計畫的說明才得知上課期間,附近被看護的人們會被邀請到現場「旁聽」,而問卷內容則是針對照護者所設計,詢問他們這堂課的翻譯、發音是否標準,還有他們平時的興趣等,而作品卡僅標示被照護者,卻沒有照護者這個角色,以台灣社會常態聯想「被照護者」應為本國人士,照護者是印尼籍的看護,他們並非只是純粹的觀看,還有提供評價、建議的可能,反而是享用這層勞動資源的角色(同時作為僱主方),也許不曾想過要學習照護者的語言,藝術家使用語言課調度知識傳遞的上下關係,翻轉勞動輸出與輸入的國際政經位階之想像,他們如何理解這堂學習印尼語的課程、被照護者被藝術家視為材料的意圖,在思索此計畫的過程成為特別耐人尋味的一點,也說明即使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皆存在於計劃現場,卻在藝術家界定「材料」的層面上區別開來,將觀眾帶往更細緻的觀看位置。
雖然簡單來說,這個計畫的主軸可能是一堂語言課,但是藝術家添加了非典型的「上課道具」,像是各色各樣的座椅及紅色雷切板,兩者都在展覽現場擁有強烈的視覺性,前者從聘請移工的多個家庭收集而來,觀眾可藉由黑皮的電腦椅、小型單人沙發椅、Ikea餐桌椅、傳統的東方木椅等,揣測這些家庭的視覺品味與階級樣態 ; 後者則是作為一種硬式桌墊,學生能夠在上方墊著課本及筆記本,不過顯然這些特別的桌墊不全是為了功能所設計,關於造型的決策,藝術家挑選十七、十八世紀荷蘭製圖師製作的印尼地圖,包含手工測繪的島嶼俯面圖、圖例和插畫,課程中學員「抱著」地圖上課,課後放置在座椅上,以造型指涉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以巴達維亞作為重要基地的兩個世紀。在展覽現場,這些紅色雷切板與神鷹黑板因其華麗的輪廓,在空間中產生相互對話的關係,帶來深陷「帝國」之中的錯覺,藝術家刻意使用代表國族主義的紋徽作為現場最巨大的物件,與雷切板的關係既矛盾又和諧, 在此,Aisenodni的面向被物件延展至歷史的維度。
放在現場的椅子、書本與雷切板。(圖/ 郝渂心)
計畫型創作於美術館內發生,在藝術史中雖已不是先例,然而Aisenodni特別睿智與迷人的地方在於藝術家所顧及的「不只是計劃現場」的時刻,除了作品資訊中補充計畫的運作方法,觀眾進而因為材料的標註獲得閱讀的切入點,再者,那些處於作品或工具/道具之間模糊地帶的物件,使觀看產生足夠的趣味性。上文未特別提及現場輪播的錄像,實則是饒加恩藉由每週的課後時間「紀錄」下學員記得的單字,課外時間在電視中播放,並且呈現出新語言的輸入隨著時間,記憶經由累積或淘選後的變化。以上種種被藝術家編輯、篩選和製作的東西,不以補充的姿態呈現,而更賴於它們本身足夠的完整性,於諸多面向延展了計畫表面的意涵。
註釋:
- 1. 引用饒加恩在廣播節目中開著玩笑對執行這個作品下的結論。國立教育廣播電臺(2022),台新藝術家饒加恩以藝術的角度介入社區。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9c5fd8a01e2df008d/63918b1ac3d5a80007286b92 。
參考資料:
- 1. 同註釋1。
- 2. 陳晞、陳思宇(2023),20年獎項的品味、社會性與其再現:台新藝術20週年大展論壇側記(上)。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928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