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劉致宏個展
Author: 江品璇, 2023年06月23日 18時15分
我一開始走進展場,第一眼覺得很有趣的是藝術家以一個「動物」作為創作主題,「蛇」的精神層次是很高的,我非常期待會有怎麼樣的呈現。
一開始看見兩條長長的類似蛇皮的薄紗,作品叫《皮層》用紗、拷克車縫、美國土製成,我覺得藝術家其實蠻著迷蛇的造型,這件作品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開頭,剔除蛇的肉體本身,只看見空殼或是一個「曾經的存在」,這個意義對我來說頗重要,身為一個研究宗教的人,蛇的形象遍佈世界各地的文化,在埃及,法老王的面具上有條蛇,名為wadjet,是保護法老躲過敵人的眼睛的蛇形象,在許多文化中,蛇被視為智慧和知識的象徵。這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埃及、希臘和印度。
這件開頭的作品在暗示再生和變化:蛇的蜕皮行為使其成為再生和變化的象徵。在一些文化中,蛇被視為代表從死亡到重生的過程,並與生命週期和永恆相關聯。如果藝術家以這個暗示作為開頭,那這場展覽機上就是一個變換蛇形體的魔術秀,畢竟蛇意味著創生,與再生。這個概念與後面藝術家延伸的作品有關,比如藝術家用不同陶土,製作的樂器,音色不同,不同人吹奏起來也不一樣,「音樂」其實也切合著這個無法補抓的「蛇」主題,它們沒有固定的造型,或著即便免強說有條線,那也是可以一直延伸與變化的,如同音樂一樣。
再來有一件作品吸引我的目光,作品名為《魔笛:蛇》藝術家用3D繪圖列印、德國白土、熟料、棉絮、沙製成,如果我們審視藝術家的取名,『魔笛』的這個童話,就是世界一度陷入了「失衡」的狀態,陰與陽,決然分開,萬物失去了秩序。這邊就很有趣的是「再生」的意味的體現。恢復平衡的本質是什麼?這裡再往下看,地板上藝術家用白粉末鋪滿了無限的符號,一直延伸在展場,兩條線交織,如同DNA一樣不段延伸、繁衍出新的軸線,這個或許就是藝術家對『魔笛』故事與世界的解答,處此之外DNA的造型象徵著什麼?生物本能地創造下一代,與埃及神話中的庫努母創造「卡」的意思是一樣的。埃及神庫努母也是用陶土製造出人,這裡有兩個藝術家在反樸歸真的意涵,第一陶土作為作媒介,有世界土地原生創作之意,其二蛇的形象有再生之意,或許藝術家想提醒我們,生命創造力。
陶土、聲音作為媒介,不同的長度與土質,藝術家玩味著一種靈魂的樂音。陶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它是人類早期文明發展的重要一環。陶器的出現對於人類的生活和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並成為了許多文明的重要表徵。而音樂乃是最早溝通的方式、節奏、聲音,這些原始的媒材凸顯了藝術家的意圖,呈獻聲音、文化符號與器物等表現關係,這些都是世界很根本的元素。
『由「聲音」與「樂音」回看現代訊息溝通環境的各種可能與想像。』是藝廊在介紹藝術家提到的一段用詞,我覺得很有趣,藝術家彷彿在問:「現代訊息溝通的狀態是如何呢?」訊息的主題存在嗎?現在資訊處理方面都在記憶與計算科技世界裡,即使讀了書,保存了書,智慧真正的存在還是在頭腦裡,他是一個無形的存在,並且會不斷交織反演下去,智慧本身帶有生命,與互連網是否可以連結到一起談呢?互連網是一個會自行生長、變化、繁殖的外星生物,自古至今,無論有生命無生命的存在,他們唯一可以確認的本質是改變是唯一不變的型態『蛇』。
展覽中有一個大型的陶瓷聲音裝置《蛇與鼓》作者以奈及利亞傳統拍擊樂器「Udu」出發,結合吹奏陶笛系列作品的空氣柱與共鳴腔體的結構研究 ,作者沿用非洲的技術,這個方法背後的意圖是什麼呢?世界那麼多以傳統音樂歷史悠久的社群部落,為什麼是非洲?這裡是否與藝術家對非洲的文化精神理解有關?那藝術家在這場展覽的角色又是什麼呢?我覺得藝術家不僅發起了觀眾對於樂器製造音樂的好奇心,更用各種「蛇」變形的型態去牽引著觀者想像「訊息」的延伸,在此更帶出了時間的體現。更去理解人類獨特的製作樂器的方法,我們因此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
藝術家呈現出人類用技藝,連結大地創造出來的世界。也給了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有關不存在現場的「蛇」的歷史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