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真實與超真實的邊界
Author: author name曾名澤, 2023年06月25日 05時27分
評論的展演: 《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真實與超真實的邊界
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真實與超真實的邊界
這次展覽為大衛.克拉耶伯首次在台灣的大型個展,總共展出六件錄像裝置作品,美術館裡,大衛.克拉耶伯,呈現給觀眾一種幽微、平靜的心境狀態,然而仍在凝視影像的過程裡將不確定和某種敘事性地的狀態也在心裡圍繞著,整個展覽都充斥著這種不協調的狀態,在碩大挑高的展場裡,觀眾望著這些緩慢、巨大、幽然的影像裝置,當人們駐足於前時,某種無以名狀壓迫與神聖性的感受由然而生;但卻又安穩引人深省,在這裡時間與空間被放慢、擴延出壯闊美麗的景象,如同展名所述,觀眾在這之中獲得短暫冥想的機會。
《巷弄內》圖源:北美館
在展場的入口映入眼簾的成對音響裝置,正中間放映著某個早期黑白電影的無聲影像,可以看到幾位孩子在巷弄裡玩耍嬉戲,平民在之中來回穿梭,觀者所感受到早期的粗顆粒、低幀數、無聲的影像技術,起初我們只能觀看平面的單一視角空間敘事,後段段內容轉為一種以超高畫值所製作出的環繞式數位影像(內容為前段影像中的孩子與巷弄空間)那種似真非真的感覺一同隨著 Arvo Pärt 所寫的《請賜平安》( Da Pacem Domine)伴隨在空間之中,那種過於清晰每個毛細孔都能看到的狀態繞在神聖性的音樂周圍,使觀者深陷在整個場域之中。
《以峯弘道拍的照片修相而成》圖源:北美館
而後生入展場中可以見到也是三件巨大的錄像裝置,從《以峯弘道拍的照片修相而成》開始,一架老式的戰鬥機瞬間解體的影像,細微地在觀眾面前變化,好似看不出有任何動靜,或者期待可能會發生的片段,但這一切始終都停留在解體那一瞬間,唯一只在光影間流動。
《飛機(最終組裝產線)》
《野火》
移至對面的《飛機(最終組裝產線)》和《野火》前者以一種寬幅巨型投影的形式將二戰軍用飛機的生產線,細膩裸露展示出來,那種巨大無比的臨場感,逼迫觀者接受這一切,廠房的鋼條、飛機金屬閃爍的的光澤與整齊接合的鉚釘,是如此真實但卻又某種不協調,與後者緩慢不可預知的火焰,漫步侵蝕著叢林,觀者坐在椅凳上看著逼真火勢蔓延至前,跟著濃煙瀰漫,人們是否也能在這之中靜置思考?在這些作品存在著某些宗教性的特質,不管是 《巷弄內》的音效、《以峯弘道拍的照片修相而成》的光線構圖如宗教畫的聖光與致中,再到《飛機(最終組裝產線)》好似巨型的膜拜物以及《野火》如文明烈火的燃燒(宗教與火的各種關係使用)都不斷暗示著觀者,展場是某種神聖的空間。
另外整個過於真實的畫面卻帶著「數位異質性」感官體驗,不斷吸引著眾人的眼球,凝視的過程帶入時間與空間暫留,影像移動的時間異常放慢也是造成某種不協調的原因,也對應藝術家本所想表達的在整個展覽中作品的動態模擬,帶著連續、瞬時與靜滯的矛盾關係。
《存粹的必要性》圖源:北美館
而在《存粹的必要性》有別於前幾件作品,高度還原了迪士尼逐格動畫的形式風格,呈現著動物的百態,好似在觀看動物星球節目一樣,一種極其擬真但卻又是動畫在人們既有認知那些與具有人類情感的動物角色之間拉扯,其名稱也好似連接著某種哲學思考,回應人的主觀性、感性經驗和整體自然界的客觀運作機制的理解。
整個展裡藝術家想藉由作品中的矛盾與違和感使得個狀態停滯在一個瞬間,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作品總是存在著某種真實,不論是質地、行為、動態、空間、光線然人無法分變真偽,這種真實也已經超越原有真實的條件,導致觀者無法抽離開來進入循環中,不斷反覆閱讀反覆思考,最終意識也停留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