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分享 | 瀏覽數: 101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Author: 許芸瑄, 2023年06月25日 15時16分

評論的展演: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高重黎在作品中刻意設計讓人非常間接的看到最後的影像,用鏡子反射、穿透凸透鏡或凹透鏡的展現不同的成像原理,或是延遲的攝影機、微微反射的鏡面等等,首先讓觀者注意到不尋常的成像,接著才把目光轉向操弄把戲的那個東西——被他重新改裝,發明出新意義的機器,迫使我們直接從物質上、機械上後設的思考:我們被做了哪些努力才能觀看到影像?
 
 
首先進入展場第一個作品是〈整肅儀容〉,根據導覽手冊的說明,這是高重黎第一次舉辦個展《高重黎・攝影展》其中一件作品的翻版,這一次將機器更新成深度攝影機和網路攝影機。
 
觀眾置身在如全身鏡大小一般的大螢幕前,成像卻有三到五秒鐘的延遲,無論這是不是藝術家故意為之,都讓觀者多在成像前停留更多的時間,這是我覺得十分有趣的地方,好像有什麼能力在這組機器裡被藝術家退化了,以符合我們後續看到其它作品的那些風格強烈的 DIY 質感。
 
 
進入右手邊的展廳,就被雜亂而復古的機械聲響吸引:「真是個裝置魔人呀......」偷偷驚嘆著。
 
前方是由十二台幻燈機圍成一圈,所組成的裝置作品——〈十六小時的情事〉,放映的影像依照同樣的影像順序,不間斷且輪流切換到下一張,似有個故事感,卻不是初次觀看時那麼令人在意的重點,而是首先從技術層面發問:「這一台一台幻燈機是怎麼同步的?」
 
站立在被幻燈機包圍的台座看向旁邊幾個底片放映機、訴說著其它內容的幻燈機,直面光源、鏡面、成像這些物理課本中的名詞們,光是展示機器,好像就能夠對於青少年嚮往復古風的現狀回應一些什麼。
 
接著是整條的路線中比較明亮的那一塊——擺滿各式小小手作玩具的展示臺,作品名為〈一卡皮箱電影院系列〉,用簡易而靈巧的不同機械原理,將動畫般連續性的圖片拆解,展示多樣的觀看影像的方式。旁邊是〈雙目視覺投幣機〉,投下由北美館所提供的兩枚十元錢幣後,就能以手拉的方式切換所見,兩眼分別觀看截然不同的圖像,接著經由人的大腦完好重疊在一起。
 
當影像的製造不再那麼實體可見,不再能讓人可以伸手觸摸到,觀看這些機器為了不讓膠卷打結的葉片裝置、影格和影格交界處剪接的痕跡、莫名拉伸開來的支架、笨重的體積,那些一個一個因為技術革新被替換掉的特徵都顯得樸拙而生動。
 
 
下個作品是〈消相與顯像的耳語〉,以一個鏽蝕的鐵方塊包裹著一尊及胸石像的頭,裡面是藝術家自製的成像機器,在牆面上投映出一個人臉,當我仔細觀察機器內的光源時,成像的嘴唇剛好動了;同樣有巨大頭部雕像的作品還有〈轉型正義〉,依稀記得應該是直接放置一尊正旋轉的、紀念式的蔣中正頭像在似透明片投影機原理的機器上。
 
 
展場的最末端的大型作品是 2023 年的作品〈數據牛仔或遠離烏克蘭〉,展示兩個半臉骷髏、半臉活人的牛仔中間隔著一塊玻璃拔槍對峙著。分別從兩個牛仔的視角觀看,都能因為玻璃的反射,看見同側牛仔因玻璃反射的虛像,疊合著對面形象一致的另一尊牛仔的實像,彷彿靈魂出竅。
 
當決鬥的槍聲響起,其中一個牛仔會倒下,墜入黑暗中,與台座上的 DIY 的月球泡棉地板之上,若我們從有光線的牛仔那一側觀看,會看到玻璃正反射的有光牛仔立定在對面的黑暗中,好像其實沒有任何一個牛仔被打敗,只是沒有了先前靈魂出竅似的幽靈徘徊。
 
完全零機械影像技術的介入,給牛仔向前倒下的泡棉洞也十分 lo-fi,全手工製作再上漆的粗糙感毫無遮掩的展露,除了中間那塊過分細心精緻裝置的透明玻璃,始終如一的製作態度真的非常令人敬佩和欣賞,觀看完展覽有種小時候看完節目《動手玩創意》的:「我也好像做看看!」的興奮感。
 
 
藝術家高重黎跨越多個媒介與媒材,重新製作、改裝現有機器,從實物角度著手挑戰影像如何被觀看的議題,使我們能從後設的角度重新觀看生活,喚起觀眾對於自身在技術社會中的身份覺察。聚焦於人與影像技術的歷史和生產關係的政治性,並從其中不斷審視自身的創作條件,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建立個體與技術之間的關係,且創造自己的歷史,而不是看著自己的生活被決定。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