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林育世 / 舞踏心法的揉雜與新生《2019台灣國際黯黑舞蹈節》
分享 | 瀏覽數: 2732

舞踏心法的揉雜與新生《2019台灣國際黯黑舞蹈節》

林育世 | 發表時間:2019/08/31 22:36 | 最後修訂時間:2019/09/11 17:38

評論的展演: 2019台灣國際黯黑舞蹈節

圖版提供|滅劇場     攝影|汪德範

 

演出:滅劇場(主辦)
時間:2019/6/16 15: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3館2F拱廳

 

由滅劇場胡嘉主辦的《2019台灣國際黯黑舞蹈節》已經是自2017年以來的第三屆。舞蹈節以「黯黑舞蹈」為名,令人聯想到土方巽在1960年代初期明確地將自己的舞蹈風格稱之為「暗黑舞踏」(あんこくぶとう)的訓義。除了過去台灣舞蹈界習用的「舞踏」一語,進一步地使用該風格創始人親自選定的用語(雖然胡嘉選用了「黯」字,而非土方巽所使用的日文漢字「暗」),是否與土方巽舞踏精神的詮釋與實踐有所出入,是值得注意觀察之處。

土方巽所使用的「暗黑舞踏」中的「暗黑」一語,究為何義?過去談及舞踏的藝術風格,多被提及的印象為舞者通常全身赤裸並塗滿白粉,且常表情驚怖或痛苦,表演中常包含吶喊、扭曲、匍匐、蟹足等扭曲或不符身體自然常態之位姿,或舞作傳達痛苦感受等,作為使用暗黑一語的由來。但如深究戰後日本舞踏在土方巽以及大野一雄等人創立的歷史,社會甚至宗教與哲學的背景來看,或許暗黑一語不完全是這種視覺意象上的描述而已。

依據現代對戰後日本舞踏發源的原因,通說為舞踏作為對西方強勢文化的反動:究其近因,其實就是日本戰後受美軍佔領,催生反戰憲法,而有日後日本人同時受美日安保體系所制約,但經濟卻在冷戰體系下受美國卵翼扶持而蓬勃發展的精神與現實層面嚴重裂解,令日人無法超克的巨大心理反挫。所以暗黑一語,並非高舉一種文化新生命的發現與創生,其實恰巧相反,它反應的是戰後日本文化心靈對現世的遁匿傾向,以反面論述,反面語彙消解日人集體受挫的現實處境。暗黑,指的不是對某種意象風格的稱謂,至少不完全是,它指的是反面,the dark side,一如月球永遠的陰暗面,或者鏡中透出的代表人類陰暗想像的角落。日本在戰後一舉淪為西方文化禁孿的精神失落處境,有激進派文化人如三島由紀夫尋求激烈悲壯的自我肉體毀棄者,日本舞踏則是在舞台上發展出正反二元辯證的身體圖像學,剃髮,全身塗白,裸體,除了表面上的對西方身體美學的反動之外,另外也有東方文化中死後他世的宗教思想做依託。讓靈魂在幽冥地府的漫舞呦嚎成為可能,那麼帶給日本人重大挫折的現實世界的秩序就可能受到嘲諷與消解,受挫的心靈就可能得到解脫,甚至救贖,一如土方巽所說的:「舞踏就像擺弄著生命,巍巍立起的屍體。」

圖版提供|滅劇場     攝影|汪德範

日本舞踏中常常出現的死後世,既是暗黑二元辯證下最常援引的意象,那麼胡嘉在《2019台灣國際黯黑舞蹈節》中的作品《骸》,則可被視為台灣民俗身體與舞踏精神合流揉雜的可能性。首先胡嘉在《骸》中設定的角色鍾馗就是一個迥異於日本舞踏暗黑二元對立的存在,鍾馗首見於雜記性質的小書《唐逸史》,後經民間信仰體系賦予捉妖驅邪的神祇形象,一直到台灣民間社會都還有這樣的傳說,也反射出台灣文化民間底層心靈的需求。在胡嘉的新詮釋之下,這個身著袈裟頸上掛著念珠法器,遊走神鬼兩道的鍾馗,跨越的人鬼殊途就不再有日本舞踏那種從現世遁匿的絕望感,而有不同於日本文化的台灣社會的生死觀。有趣的是,在胡嘉之後演出的田仲治人與雪雄子,也在舊有的日本舞踏二元辯證心法上,發展出了跟上個世紀中葉以後土方巽與大野一雄等早期日本舞踏不一樣的關注方向與內容。

田仲治人的作品《霊界テレビジョン The Spiritual World Television》中,行止如野獸般的舞者對舞台中央出現的一件衣服充滿了意念與行為的拉扯,象徵長久以來在日本舞踏中被預設為非人類的舞踏舞者,對人的語彙,氣味之間產生的掙扎。而雪雄子的《木‧空‧舟》中貌似已經死亡很久的小女孩的角色,則將過去舞踏中慣常出現的悽怖的人鬼界限昇華成另一個溫馨的版本,令人不禁想像死者的世界或許不全然是現世的陰暗面,那個暗黑的地界不盡然完全是戚容滿臉,傷重怨深的厲鬼。

《2019台灣國際黯黑舞蹈節》中分別來自台灣與日本的三支作品,其中台灣的胡嘉並未從日本舞踏分靈傳統的暗黑二元辯證法,作品《骸》所要對抗的台灣社會的精神弊病,也遠非原始日本舞踏所要抵抗的美帝惡靈。觀諸日本藝術家所帶來的兩支作品,一在由死生的辯證轉向思索身份與身體的辯證,二在正視一個更向現世生存價值妥協的生死觀,均與發軔自上世紀中葉的日本舞踏在內在精神與外在風貌上已經全然不同。筆者在撰寫本文之時,也正在一年一度在土方巽故鄉日本秋田所舉辦的千秋舞踏藝術祭現場,除了台灣的舞踏藝術家胡嘉以一支談政治受難者亡靈的《風》受邀演出,亦有印尼的舞踏藝術家藉著傳統民俗身體與道具等鮮明的文化元素,以「印尼式」的舞踏藝術在本屆藝術祭中呈現,更遑論日本舞踏藝術家亦有如好萊塢動畫電影《可可夜總會》(《Coco》)般揉雜夜總會(cabaret)音樂與肢體風格的作品,廣受觀眾好評。日本舞踏,隨著時間與社會變遷而產生的跨文化揉雜與與時俱進的嬗變,將會越來越明顯可見。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