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孫平 / 是誰啟動的同在/一起?_《我・我們》
分享 | 瀏覽數: 874

是誰啟動的同在/一起?_《我・我們》

孫平 | 發表時間:2023/05/30 22:27 | 最後修訂時間:2023/06/01 16:05

評論的展演: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一部曲

演出後,有一種難言的體悟,類似「不要因為我們的期待,限制我們的想像」,但這句話,其實是在寫稿的當下,才終於收束的一個體悟,並落筆成為書寫的正式起點。而這句改編自網路流行語的通俗短句,如此貼切,彷彿既定的學術評論或藝術觀察,都可以暫時這樣輕鬆地被放下。

作品在台中首演後,我不免在臉書上,一直看到關於這個作品帶給觀眾的驚喜或驚訝。直到台北演出前後,依舊如此。於是,我想先問問自己,內心期待的舞蹈節目,是什麼?排灣族的藝術或文化是什麼?布拉瑞揚舞團的作品,又是什麼?我自己有沒有,可以暫時放下慣性期待與美學批判,純然去體驗作品的可能?然而,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藝術欣賞對於具有專業養成背景的觀眾來說,難免有某種職業慣性運作的基礎;這樣的基礎,有時也是深化理解的基石。《我・我們》正不經意挑戰了這種藝術欣賞的體驗。它提醒我思考:如何在高速運轉的世界裡,讓經驗不限制欣賞過程的想像?如何邀請觀眾更自在地沈浸於當下後,從慢慢回想欣賞經驗的過程裡,再重新感受作品帶來的刺激或辯證。

梳理完作品給予我關於「體驗慣性」的提醒外,作品名稱也是開啟理解的關鍵提示。《我・我們》框架了人我的設定,在群體的共存裡,你和他,暫時消融;因為,作品希望將群體都融入以「我」為基礎的單位之中,再延展出群體意識。這樣的想望可付諸實踐的關鍵,則讓我需要特別關注創作團隊裡所有的設計創意。因為,《我・我們》讓我願意在藝術學養造成的體驗慣性中,突然棄械投降而沈浸於當下,是源於作品開場的篤定感,一種強力的整體氣勢。這樣的氣勢可謂是結構力學裡的動力波(Dynamic Wave),篤定不猶疑的強力波動,產生散幻張力的入神(Trance),逐漸將智性理解引入近似目眩神迷的感性存在。這些表現元素的創造性與匯聚力,透過影像設計、燈光設計、圖繪設計、服裝設計、聲音編曲設計與肢體舞蹈設計的加總,各種設計的共存,形塑了《我・我們》的層次力道,支持著舞台上各種表現元素的動力波起伏,以及波段之間的力流轉換。《我・我們》屬於形而上的精神意義,都因為形而下的物質設計,而被烘托與昇華。甚至,引導我更細心的觀察,物質作為媒介,本有的精神召喚力。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 攝影:Kim Lee

影像流與光靈

影像光牆是舞台上第一時間最吸睛搶眼的存在,有別於原住民藝術常見的原色系與大地色系風格,設計上選用霓虹瑩亮的發光質材,展示著當代色彩學的偏好-特別色的視覺衝突運用。尤其是這些特別色是不僅要撞色,還要同時共在,產生出每一個圖像內容都同等重要的宣示。這些對比色與特別色的奪目閃爍,撞擊在觀眾眼球上的顯像特質,與當代的資訊流狀態極為相似。在數位世界的流動中,圖像資訊企圖用各種方法,讓每一種資訊共存於同一閱讀介面,共存狀態使得每一個資訊的重要性難分軒輊。因此,過去的時代,資訊僅只是內容,但如今的資訊流,已然是一種力量的存在。而在譜滿裝飾圖騰的光牆上,原住民文化的萬物有靈與共生,也轉化為另一種屬於數位影像流的萬物有情與同在。影像瞬息萬變的閃耀裡,畫面的切換生成,近似萬物流動生命的瞬息棲居,照映著當代文化脈動的呼息頻率。無論我們喜愛或接受與否,人造的數位資訊影像,以光體流動的形式成為作品無法忽視的存在;穿越了人類文明所有的空間,形塑著當代人造自然的景觀意識。

而上述的霸氣影像光牆,在宣誓著文化資訊流動的強勢影響外,感謝還有另一種光源,提示著悠長的藝術表現輪廓,曾經屬於點線面、屬於細節差異、屬於引導或襯托,也屬於觀察和思想。燈光設計的每一道光,無論是輕觸緩溢在舞者的身線,或是成為肢體狂動時的魔幻支援,都讓人看到來自於設計者心思的細膩、專注與瘋癲。之所以是瘋癲,是因爲設計者仍舊不放棄,在光牆資訊流強力展現自我的同時,還在影像之外的空間邊界上,低吟著他的信仰。我們曾相信,光如是珍貴,有其靈性;光來自於天、來自於火、來自於必然的存有,也來自於無常的慾望。這種光靈,如何在屬於光牆與螢幕的當代文明裡,守護好自身的力量,並繼續展現著它不可忽視的表現性,需要瘋癲,需要信念。《我・我們》裡所有可以讓感官喘一小口氣,卻又被細緻守護著的原始敏感度,幾乎都來自於每一段作品畫面裡,那些光靈的細緻存在。野而不張,存而不現。並因為它的共在,使觀者不至於徹底迷失在影像洪流的炫目裡,還能覺察到在感官刺激底下,緩喘的視覺靈性伏流。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 攝影:Kim Lee

圖騰的覆場和著身

而來自原民文化的靈性力量,也潛伏在圖繪設計與服裝設計的別出心裁中。圖繪設計將排灣文化裡,來自生活樣貌、家族象徵、部落身份,以及社會階序的紋樣,進行了重新的調度與排紋。線條的扭曲、疊放或是延展,不僅是為了展現創新的可能,也嘗試摸索意義的實驗。在紋樣編繪的細節裡,可以明顯地看出傳統的根源樣貌,卻也能散發出新的符碼魅力。尤其是圖繪與影像設計之間的關聯呼應,讓紋路圖騰的變化,在成為影像流動的同時,可以超越其裝飾性的存在,強化它的象徵性,甚至輻射出近似儀式性的靈力加持。此外,紋飾也存在於舞者服裝上,使舞者得以身著這些具有奇異力量的圖騰。它可以呼應著排灣族紋身文化的當代表現,並使得表演的人身,在舞台上與影像流共存竄動時,成為原生信念的力量表徵。尤其,在傳統排灣文化裡,紋身是極為考究的大事,甚至需要邀請祖靈來觀看。這都代表了族人們深信紋樣不僅是一種生活裡的文化元素,更是一種神聖信念的轉譯。當我們在作品中,看著紋樣圖騰以影像的方式包覆著場域,幻化揚升起炫燦的光流時,那些舞者膚色緊身衣裡藏繪的紋身圖樣,也近乎是賦予了舞者轉身成巫的能量。

不過,作品讓我最驚艷的設計,是關於面具頭套的使用。我並非原民文化研究者,卻也對於排灣族服裝中華麗的頭飾或額帶,有著很深刻的印象。然而舞者身著的包覆型面具,不僅不像既定的排灣印象,其材質與裝飾細節,則更像是帶著西方象徵主義畫派氣質的歌德搖滾(gothic rock)服飾。這份黑闇,除了與光影的炫幻成為視覺上的逆向拉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在表演者舞動吟唱的瞬間,也產生奇異的音聲迴響質地。吟唱或低吼的瞬間,聲音向外傳遞,卻又有所隔閡,讓表演者需要引動更多不同層次的發聲力道,才能在蹦出硬核的嘶吼聲之外,還可以傳散出和柔的吟唱。這個看似低限卻華麗的設計,搭配著演出段落的內容,使得戴上面具的舞者,已然超越了文化傳統的承襲,仿若生成了一種代表人類文明幻化成靈的異次元力量。也隱然啟發我思考著當代原民藝術表現中,試圖重新描繪的未來觀。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 攝影:Kim Lee

意識共振和入神

最後,來到舞蹈動作與音樂編曲的整合。

前述的所有設計,都以視覺感官的引力為主,而舞蹈與電子聲響,則屬於一種表演節奏引力,銜接著身體動態與聽覺的脈動共振。有別於舞團過去演出內容,經常來自於生命情感經驗的串連,這次則偏向以合創概念的先行啟動,試圖撞擊聽覺與視覺體驗的共振,進而開展作品的風格與思路。肢體動作設計的力流(Flow),也更加強調動態設計的關聯性。無論是同時開啟的動作、依序間次的動作,或是重疊延續的動作,都回到從肢體動態思考表現意義的基礎。也強化了動作知性的質地層次,以及身體感性的媒介意識。整體來說,《我・我們》由舞蹈動作觸發感官的情緒知覺,遠多於由情感牽動肢體的動態表現。因此,所有舞者身體的伸張收放或扭轉躍動,也超越了經驗召喚的意象,而乘載了直接感官的意象,以及作品整體概念表現的意象。這應該是對於舞者們的極致挑戰,放下了人生珍貴的嬉笑怒罵,走向了更純粹的肢體表現。而這些純粹的力量之所以動人,在兩廳院偌大的舞台上與光影爭輝時,依舊迷惑力指數氣壯數位山河,則與舞者們真摯的情意動能,有著直接的關聯。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 攝影:Kim Lee

此外,作品各種設計元素靈動生滅交織而成的動力波,更藉由電子音樂的質地與節奏,以物理性的連結,傳送到觀賞者的身體,引發了細胞的共振波動(Resonance)。而這種共振的感受,與作品開頭的一個影像畫面,也極有關係:光牆螢幕上方近似對話口的方框,成為作品召喚連結的入口,讓 En-trance啟動後續的入神 Trance。在看似輻射外散的官能刺激裡,逐步導匯了意念傳達流動的方向,以及意識流動的共感。電子音樂和編曲的設計,結構近似高能量的節奏舞曲Psychedelic Trance, 在聲響層次堆疊的架構裡,與舞者產生相互牽引或壓制的作用力,並增強意識流動的空間向度。即使在兩廳院的現場,可能受限於自身座位的音場效果,有時聽覺不知為何有些模糊感,但電子音樂還是在《我・我們》裡扮演了最關鍵的基底。彷彿所有的靈動流轉,都是由聲響的波動先開始。從聽覺啟動的同在/一起,讓身體知覺的舒張力道,可以與影像竄流的感官衝擊對話,塑造意象並創造意義。無論是被動的或主動的,觀眾也彷彿同在/一起,見證了《我・我們》做為排灣文化探索三部曲的儀式與宣示。它不僅呈現出排灣文化當代表現的開創性實驗,也讓所有合創者們成為《我・我們》,互相刺激著藝術語彙的開發和生長。

演出的最後謝幕,由編舞家為表演者們逐一唱名與介紹,肯定了舞者當下付出的汗水與淚水,而作品設計細節則讓我不禁在閱讀節目單時,也在內心跟著搜索唱名所有設計卡司,並感謝他們讓我看到近似總體藝術實踐的奇幻夢境。回想起作品開場時的大氣篤定,讓你和他不是成為其他,而是化為共享的感官浸潤。《我・我們》無論是否開創了編舞家的未來發展樣貌,但它出其不意地刺激了觀眾對排灣文化發展的開闊想像,也輻射出感官地景上的奇異動力波;那些舞蹈光影動態如拋物線般投向未知的勇氣與意志,或許就是排灣族祖靈們守護的未來宇宙觀。閉上眼睛,在我的科幻奇想裡,《我・我們》也可能會成為未來虛擬世界裡,數位島民們同在/一起隨電音搖擺,讓人工智慧解碼當代原民文化質變轉譯的入神起點。

相關評論

2023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殊相之建造,共相之現身—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一部曲 --- 陳元棠

2023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聲光薩滿,質能輪迴 《我•我們》 --- 許仁豪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