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王聖閎 / 銜尾蛇時間裡的日常:談陳萬仁個展「旋轉世界的靜止點」裡的電玩式身體
分享 | 瀏覽數: 4061

銜尾蛇時間裡的日常:談陳萬仁個展「旋轉世界的靜止點」裡的電玩式身體

王聖閎 | 發表時間:2017/05/30 18:47 | 最後修訂時間:2017/05/31 11:09

評論的展演: 旋轉世界的靜止點–陳萬仁個展

評論的展演: 「旋轉世界的靜止點 - 陳萬仁個展」(吳達坤策劃)
展期:2017年4月22日至5月28日
地點:双方藝廊


片刻成為永恆

陳萬仁的最新個展「旋轉世界的靜止點」頗有為他過往創作脈絡進行總結的意味。此次於双方藝廊展出的新作都緊抓著歷來作品的一項核心特質,意即引領觀眾深入思考錄像藝術的根底——影像迴圈(loop)。憑藉著迴圈構造出的各種重覆性影像,陳萬仁總試圖在最平凡無奇的被攝對象和景物之中,激發出最為殊異的影像世界,並以此誘發迥然不同於日常現實的時間感受。其中,2011年的舊作《你就是我的例外》是相當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我們不妨透過它來打開關於「旋轉世界的靜止點」的討論。 

《你就是我的例外》奠定在一個創作基調上:「永無止境地重複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事件或者人物動作」。藝術家給予我們一幅風和日麗的海邊景象,裡頭有著若干在堤防邊遊憩、享受著日光浴的人群。一旁有名女子頂著豔陽快步通過、一只塑膠袋被徐徐和風吹著跑。再過一會兒,踏著輕巧步伐的小黑狗路過,畫面中央則有一名上身赤裸的青年,正賣力做著伏地挺身…。乍看之下,一切皆無甚稀奇之處。但隨著凝神觀看的時間越來越長,觀眾不難發現事有蹊蹺——影像中的一切人事物,皆以無縫(seamless)的方式永恆地重複著。換言之,作品所提供的並不是一個線性時空,裡頭既不存在任何高潮迭起的敘事安排,也不講述任何具明確因果關係的事件;觀眾唯一能夠擁有的就只是一個又一個自我迴返的日常切片。在這些日常切片裡,「時間之箭」脫離了一般人認知的常規狀態,彷彿再也不是一方面將「過去」不斷捨棄、拋下,另一方面永無止息地將我們推向「未來」。毋寧說,陳萬仁總是將他拍攝的人事物以及作為觀眾的我們,共同置入一個無限循環的影像迷宮,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到了此次個展,《你就是我的例外》裡奠定的這種無縫迴圈機制,無論形式與概念上都變得更加簡潔。譬如以空拍機攝錄的「泳者系列」甚至捨去足以交代事件的景觀,幾乎取消被拍攝對象與周遭環境空間之關係。錄像以俯瞰的視角,將五位身影渺小的泳者框置在象徵海平面的湛藍色屏幕中央,僅有他們身體輪廓周邊的些微水波和泡沫,清楚顯示他們確實是在水中。但與往常作品特質一樣,這些泳者的閒適姿態、肢體撥撩起的浪花,乃至於灑在他們身上的光線,一切皆顯得極其自然。唯一差別是,錄像將泳者徹底鎖在不停擺動四肢、划游的重複動作裡;原本平淡無奇的日常切片被無限擴增、延展,片刻成了永恆。於是我們看到,這些泳者自始至終都「囚泳」在這面液晶螢幕所構成的數位海洋裡,永遠上不了岸。而藉由無縫影像迴圈所構成的迷宮也帶出極有意思的時間結構:在此,既沒有真正的開始,亦無所謂真正的結束;在藝術家精心配置的(偽)日常風景裡,每一個事件或動作的開端或終局,都必然召喚著另一開端/終局。如此無止無盡、永恆回歸(eternal return)的時間結構,我們暫且稱之為:「銜尾蛇時間」。

DSC_0041.JPG

陳萬仁,「泳者系列」系列,單頻道錄像 彩色/無聲,2017。

陳萬仁,《你就是我的例外》,無接縫循環 (單頻道錄像 ‧ 彩色 ‧ 無聲 ‧ 1080p ),2011。

 

追咬自己尾巴的影像

原本,動態影像以循環播放方式呈現並非新鮮事。在錄像作品幾乎被視為當代展覽「預設媒介」(default media)的今天,理論上,所有進入美術館∕藝廊空間中展出的錄像作品都會充分運用重覆播放功能,將作品本身的有限片長展延成與美術館開館、閉館時間同等長度的超長時延(duration)狀態。只要開館,錄像作品就必然以無限次播映的方式示人。這麼做,原本是為了調和屬於作品內部的時間性(影像的特殊節奏、剪輯和組裝),以及包括開、閉館時間在內屬於工作和生活作息層次的時間性;這使得只要在開館時間內,任何時刻踏足美術館的觀眾都能立即「走進」作品的時延裡。(除非藝術家採取影院放映場次表的方式,但這麼做會令人與影像的關係更接近傳統電影的播映邏輯。)簡言之,這種令影片頭尾相接的影像展呈型態,其實就是「銜尾蛇時間」的源頭。

但傳統的循環播放方式,純粹是為了不讓觀眾遺漏錄像作品的任何內容。除非專門為了反覆研究作品細節而來,否則一般而言,欣賞錄像作品的觀眾多半會在經歷數次迴圈之後,意即,確認已看完所有內容時(啊這段方才已經看過了!)便離開。然而,陳萬仁作品中的影像迴圈全然不是上述這麼一回事。其所運用的「銜尾蛇時間」型態打一開始就是無限次地昭告:「重複」必定復返!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復返。這座迴圈迷宮將永遠如此,既沒有真正意義的結束,更不可能會有電影播畢後顯示的「The End / Fin」字樣。簡言之,眼前的世界必定是一場沒有「終局」的影像遊戲,甚至只要觀眾願意,她∕他可以永遠凝視下去。據此,追咬自己尾巴的動態影像不僅逃離了被銘刻上「The End」字樣的命運,更因為這種宛如永動機一般的迴返狀態,而將自身推向屬於永恆的境地。

在此意義上,陳萬仁對影像迴圈的處置方式頗能與賴志盛的錄像裝置《即刻》(2013)展開對話(儘管後者誘發的稍稍議題不太一樣)。《即刻》取用的是一般電腦使用者都很熟悉的「等候中」動態圖示,將之以循環播放的方式呈現。本來,該圖示經常會在「程式仍在運行中」或者「資料仍在更新中」等過程出現,好告知使用者當前電腦運算的步驟仍須再花費一些時間。但賴志盛卻讓此一動態圖示處在永遠旋轉的狀態。於是,原本僅具有短暫和過渡性意義的「等候中」被藝術家無止盡地綿延下去;凝視它的觀眾彷彿也永恆地「卡在」這個等候畫面的當下,既不向過去告別,也不面向未來。這裡同樣蘊含一種「銜尾蛇時間」的邏輯。唯一差別是,相較於《即刻》在圖示上與當代科技介面(及其速度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令人更聚焦在時間性的思考向度;陳萬仁透過「銜尾蛇時間」所構造出的例外現實(儘管同樣根植於科技時代的媒介感性),還能引發更多關於身體性和當代電玩經驗的聯想。

賴志盛,《即刻》,錄像裝置,無限循環,2013。

 

上帝視角與疏離化的觀看

「泳者系列」採取正上方的鳥瞰視角拍攝,被攝者們因而顯得輕盈小巧,宛如製作模型時使用的點景小人。展中的另外兩件大型作品《旋轉世界》及《深邃而璀璨的憂鬱》運用相同概念,並且將之擴及投影面積甚大的地面木板上。於是觀眾在面對這些於腳邊來回浮游的微小人物影像時,也會自動進入一種由上而下、高角度俯瞰一切的視角。熟悉當代電玩發展的觀眾會立即意識到,這種視角很像傳統角色扮演遊戲 (Role-playing game)所提供的視覺經驗,例如經典的《暗黑破壞神》(Diablo)系列、《博德之門》(Baldur's Gate)系列。不過陳萬仁並不像這類遊戲的製作者一般,旨在提供一個有豐富立體感和空間層次的虛擬世界。毋寧說,這樣的視角改變了觀眾與影像之間的觀看關係,以及前者於對被攝人物的情感投射。渺小人物身影在2D平面上的平緩移動狀態,像極了《星海爭霸》(StarCraft)、《世紀帝國》(Age of Empires)等即時戰略遊戲(Real-time strategy game)裡,會被玩家調兵遣將、四處配置的步兵單位。而偌大的投影地板,甚至會予人一種宛如「上帝模擬遊戲」(God game)這種遊戲類型之現實版的錯覺;觀眾彷彿能夠俯視大面積的遊戲空間來調配資源、掌控全局。(儘管作品實際上並未提供任何能與影像互動的條件。)如此疏離化的影像布置(dispositif),自然而然會拉出一種冷眼旁觀、事不關己的觀看距離。正如同即時戰略或模擬遊戲的玩家,並不會對於她∕他所操縱的作戰單位的傷亡或勞苦有太多的惻隱之心。

過去不少評論者都會提及,陳萬仁的錄像作品總是充滿莫名的徒勞虛無之感。因為影像裡的被攝對象總是經受著「永世不得歇息」的終極徒刑,而其身體運動付出的「功」,從來都不會積累成任何一丁點的「果」。就像「泳者系列」裡的五位泳者,無論在那深邃而璀璨的數位汪洋之中泅泳多久,都不會抵達名之為「解脫」的彼岸。如此的徒勞意象,背後似乎透露出一種隱遁的、消極的生命態度(甚至隱約埋藏某種關乎國族命運或共同體想像的深層寓意。)不過相較於表象上的徒勞,更重要的是影像布置本身所帶出的政治性:前述提及的疏離化操作賦予觀眾一種異常冷俊、淡然的眼光,但這不是為了佔取某個高高在上的超然位置,而是為了能夠跳脫俗爛的情感投射、越過無謂的暴力或激情,從過度著重此時此刻(here and now)的肉身存有狀態的視域中解放出來。《深邃而璀璨的憂鬱》和《旋轉世界》所呈現的微小人影全都呈現一種扁平、浮游、抽離的「去體現化的在場」(disembodied presence)狀態;他們看似不受物理空間和現實社會結構的限制,但彼此之間卻也毫無交集、無法匯聚成群,僅能在各自的航道上孤獨前行。

要言之,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具又一具無比輕盈的乖張身體;這些渺小的身影全都困囿在薛西弗斯式的影像牢籠裡而不自知,完全不會顯現任何一點身心疲憊或者生命耗損的痕跡。它們只是週而復始地重演著看似自然而平滑的日常動作,直到觀眾意識到這種身體性的「疊加」竟能擴增到最為奇詭、荒謬的地步。這種影像的張力,混合著網路空間不斷解構∕重構在地性與在場性的特質,以及電玩經驗對觀看視角的悠遊切換,甚至能引發些許對於監控社會(surveillance society)的宏觀省思——在此,無疑揭示著屬於陳萬仁他們這個創作世代的媒介感性。

「銜尾蛇時間」提供的正是這種直接從日常影像內部進行翻轉的「增幅機制」,小至最不起眼的單一動作細節,大致整個影像事件的節奏∕敘事安排,都能在永恆回歸的影像迴圈之中被徹底強化、擴延。陳萬仁充分運用了這點,並且在最為庸碌的現實景色之中堆疊出一系列既陌生又親切、充滿趣味的電玩式身體。「旋轉世界的靜止點」是他在這條探索道路上的一次性總結。儘管沉潛數年之久,但這種願意就影像機制本身進行實驗與開發(而不只是聚焦在影像的景框內部)的實踐精神,不僅蘊含著與現實侷限周旋的潛在力量,無疑也會是他邁向下一個創作階段的重要資產。

 

 陳萬仁,《深邃而璀璨的憂鬱》,錄像裝置 彩色/無聲,2017。

DSC_0043.JPG

 陳萬仁,《旋轉世界》,錄像裝置 彩色/無聲,2017。

 經典角色扮演遊戲《柏德之門》(Baldur's Gate Enhanced Edition) 遊戲截圖。

即時戰略遊戲《星海爭霸》( Starcraft Remastered edition) 遊戲截圖。



相關評論

觀陳萬仁《旋轉世界的靜止點》展覽 --- 賴香伶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