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兩岸青年藝術家在誠品/台北:拾荒花園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4915

兩岸青年藝術家在誠品/台北:拾荒花園

主辦人/單位: 誠品畫廊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4-07-05    結束展演日期: 2014-08-10

活動地點: 誠品畫廊
活動地址: 台北市松高路11號5樓

關於展演:

 

誠品畫廊於去年啟動「兩岸青年藝術家在誠品」計畫,2014年夏季推出計畫第二年度的展覽,由高森信男策畫的「拾荒花園」(台北)與朱朱策畫的「自我的社會學」(北京)將先後於今年夏季登場。

高森信男所策展的「拾荒花園」,展出台灣藝術家李若玫、林仁達、林書楷、陳伯義及葉偉立的作品。「歷史和自然環境的高速新陳代謝滾動出了台灣,而居住於其上的,是來自不同世代的餘/遺民。」高森信男如此形容台灣這座位於地球上最大海洋與最廣陸地交界之處的島嶼,而那些隨著歷史更迭而流落各地的殘餘片段,透過藝術家的撿拾、編織與構建,帶著時間的厚度與生死的啟示,重新回到我們眼前。

面對被迫拆遷的紅毛港聚落,陳伯義(1972年生)將我們的視線引至人去樓空後,遺留在廢墟裡的生活痕跡。透過藝術家的轉化,這些遺村景觀訴說著人事更迭,提出關於空缺與存在的詰問。如今紅毛港聚落所在地已經轉變為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陳伯義的作品,如同介於居民生活史和政經歷史之間的中介物質,觸動我們對現代化的反思。另一位藝術家林仁達(1983年生)在個人生命歷程的軌跡當中,搜集時間片斷,加以編織重塑,透過影像、文字與文件呈現,交融了個人與城市裡無數居民的共同記憶,並與時代脈絡相互連結,為那些逝去的時間片斷,賦予新一層的意義。從個人往外輻射,李若玫(1985年生)通過挖掘自我、家庭與家族的歷史,並藉由旅行、移動、重訪等身體經驗,尋求觀看過往的不同可能性。她的創作以家族遺留的事物與記憶為核心,發展出具有詩意的影像與裝置。林書楷(1983年生)則是採用父親工廠所遺留下來的大批手刻模具作為創作材料,建構出一座座城市文明。他的「陽台城市」既銘刻了台灣加工出口業的發展史,也為我們提供一種觀看當代都會生活模式的嶄新視角。葉偉立(1971年生)的創作生涯,是一連串和垃圾博鬥、共處和再生產的歷史,透過「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系列創作,他企圖延展垃圾的可塑性,並藉以重新詮釋文化史。

「拾荒花園」裡講述的,既是前人的故事,也是自我的歷史,更關乎人們當下的生存狀態。讓我們隨著藝術家的創作脈絡,在時間的遺跡中撿拾記憶、梳理歷史、並據以實現當下。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