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瀏覽數: 1992

昨日的路徑

主辦人/單位: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9-01-04    結束展演日期: 2019-03-15

活動地點: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關於展演:

展覽介紹

如果我們對於某個事物的記憶不存在它內在的屬性中,而是個人在不同脈絡下回憶該事物的感覺;如果我們對於家的感覺,是在跨過某個邊界之後就油然而生的穩定感,那麼,我們難道不是以某種特定的演算方式,將不同的脈絡下的回憶方式定義為「記憶」,將邊界的跨越定義為「家」的抵達/離開那麼,演算法時代的「記憶」到底以什麼樣的模式呈現?

概念美術館第二檔展覽「昨日的路徑」邀請到王新仁《昨日的路徑》VR版,作品根據展出空間建模VR影像空間,演算出屬於觀者個人的空間影像,既是現地,也是私密的。正如王新仁的家鄉神岡是他記憶的所在、回憶抵達之處,進入《昨日的路徑》的我們,也將產生我們在神岡的空間記憶。這樣的影像、這樣的經驗與記憶,是否成立?如何保存?

作品介紹

是什麼定義了家,是空間上的地理座標、是戶籍上的居住地、還是家人居住十年以上的場所?又或者當你背井離鄉、進退無門後,家的意義才真的產生。 《昨日的路徑》是一件探討記憶和家的作品,作者利用空拍、三維實景的方式,創造了獨特的視覺經驗;在程式自動演算下,作品面貌實時改變,三維實景輪番交錯,固有的景觀產生不可預期、流動的新面貌,搭配上田野錄音、顆粒合成音景,呈現濃厚對於家鄉無可言喻的鄉愁。

而本次展出《昨日的路徑》VR版有別於雙頻道版的電腦排程自動演算,此版本讓觀者能介入作品的流動和衍生狀態。觀者能自由的選擇視野、角度切入作品,過程中身體的移動,將被一一紀錄轉化成觸發的媒介,作品因觀者而不同,每次的觀看經驗無法被複製。如同「觀測者效應」,當進行測量(或觀察)時,將呈現了另一種無法預期的真實,也反應出作者與家時刻改變的關係。(文/王新仁)

  

相關評論

《昨日的路徑》: 記憶如何踰越記憶 --- 鄭文琦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