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珍奈特.勞倫絲個展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548

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珍奈特.勞倫絲個展

主辦人/單位: 毓繡美術館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20-03-21    結束展演日期: 2020-08-30
詳細時間說明:
03/21~08/30

活動地點: 毓繡美術館

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平林里健行路150巷26號

關於展演:

在我的深處,我與世界無法區分-梅洛‧龐蒂

「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是一個藝術與科學相會的展覽,也是珍奈特‧勞倫絲的創作在台灣的首度呈現。勞倫絲以多樣的創作手法,不斷探索自然界物種之間的相互關係。其作品包括繪畫、裝置、錄像,但更多時候運用自然的元素­-動植物標本、活體植物、枯樹、種子、礦石、土壤-,也經常運用科學研究的用具材料。她與國際間各大自然史博物館有豐富的合作經驗:深入博物館內部,運用博物館收藏,並與博物館研究員共同工作。在本展中,勞倫絲表達了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維繫不易的平衡。她提醒我們應保持與生命共同體的其他成員建立關係的能力,方能感受其中之美。

展覽以「花園」為隱喻,投射藝術家的世界觀,在當中生靈世界交錯著回應、關注與溝通。植物在此意味著自然,也意味著地球的環境。植物見證了地球環境的興滅、各種物種的生命故事,也包括人類在之中各種奪取與返還的行動。植物擁有超越人類經驗模式的不同知覺與能動性。其記憶意味著自然萬物交互纏繞的錯雜關連。從地質的形成、棲地生態樣貌、人類的墾伐開拓、人類的科學採集與收藏、殖民歷史與政治、研究教學與傳承,都在這個相互影響、牽連的變動發展過程中。

本展也是與許多收藏單位-包括國立台灣大學博物館群下的動物博物館、植物標本館與地質標本館以及行政院農委會特種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合作的成果。台灣在第一座高等教育機構成立的同時,也開展了生命科學研究與標本的典藏歷程。標本支持研究教學,成為人類如何理解自然的知識傳承載具。勞倫絲的創作拆解了分類法的系統,重新詮釋了收藏的歷史與來源之意義。本展從藝術家的體驗出發,既演繹台灣山林生態之美的在地性,也具有探究人類認識理解自然並與之互動的普世性企圖。

藝術家介紹

澳洲藝術家珍奈特.勞倫絲現居並工作於雪梨,作品曾於澳洲及世界各地展覽,其創作從物質及文化面相探討人類與自然界之間衝突不斷的關係,以沉浸式的裝置環境,探索有機元素及自然系統間的相互聯繫。

面對生命世界所面臨的極大威脅,勞倫絲以藝術實踐探究療癒自然環境的內涵及方法,在其中融入一種生命共同體的失落感,也尋求與強大生命力的連結。

勞倫絲的作品可見於許多博物館、大學、企業及私人典藏,她也曾創作不同建築、地景公共藝術計劃。

她曾獲洛克斐勒、邱吉爾及澳洲理事會的獎助計劃和新南威爾斯大學藝術校友獎,也是新南威爾斯大學藝術學系訪問學者、2016/2017年度德國漢瑟高等研究院(HWK)訪問學者和澳洲博物館駐館藝術家等,她曾代表澳洲參加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巴黎當代藝術博覽會—巴黎氣候展(COP21/FIAC, Artists 4 Paris Climate),2019年時於澳洲當代藝術館舉行大型個展。

策展人介紹
張婉真,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博物館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並擔任《藝術評論》主編以及《博物館學季刊》編輯委員。曾擔任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國際委員會理事、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以及《博物館與文化》期刊總編輯。

曾任職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台北市立美術館,策劃多項展覽,並持續進行跨領域策展活動。近年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展覽敘事理論、環境人文與博物館研究,以及十九世紀中法藝術交流史。著有《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2014)、《論博物館學》(2005)及多篇中、英、法文學術論文。

費用說明:
毓繡美術館為免費參觀,參觀前需於「線上預約系統」完成預約。

  

相關評論

自然之後與師法自然 (上):植物記憶的花園 --- 蔡佩桂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