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可見 不可見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158

可見 不可見

Unseen the Seen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23-11-19    結束展演日期: 2023-01-29

關於展演:

▎ 捕捉經驗裡無法再現的記憶

「去閱讀那些從未被寫出的。」 ---------------------- 霍夫曼斯塔爾 (Hugo von Hofmannsthal)

在觀看藝術作品的時候,我們時常會問:「到底看到了什麼?」是看懂了藝術家的創作概念為看見,還是不但懂了概念,還要有感動才能說真正的看見?亦或,作品能夠觸動自己的內在、產生共鳴,卻看不懂,這樣算是看見了嗎?其實,「觀看」在每個時代背景下都各有合乎當時的方式,來自對大環境的認知體系甚或是集體經驗。

本展覽藉由王慶蘋、邱承宏以及葉偉立的作品,提供觀眾一個視角,掀開他們與物件、空間、記憶而留存、凝結的瞬間。探看藝術家腦中那些數不清、不可見的念頭,是如何地揉入各自的生長背景、價值體系以及私密的記憶倉庫,然後轉譯、闡釋到作品中,成為我們眼前的可見畫面、真實的創作。

透過相機與周遭環境的互動,藝術家王慶蘋將經驗與記憶,在影像重組的實驗過程中,賦予全新的觀看視角。這一次展出的兩個攝影系列作品均是將可得的材料重新排列後,捕捉那原來不存在的瞬間,讓光在不同的環境下搓揉出新的秩序,進而引領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在《並置的和弦》系列作品,藝術家用好奇的眼光,將日常周遭室內/室外環境的不同視角並置,挑戰我們平日習以為常觀看的方式;而《靜物雙聯》系列則是利用工作室內唾手可得的材料,在不經意或刻意的排列後,捕捉與光交揉產生的當下,將瞬間延長至永恆。

寧靜感,是邱承宏作品的氣質,即便使用的是工業化的媒材與技術,那一份由內在記憶散發出來的靜謐,貫穿了藝術家的日常實踐。《採光》系列浮雕作品,將平面繪畫與雕塑結合,在水泥版上以刨去的方式,將光影呈現於畫面上。這一系列作品帶出了大部份人都曾有過的、共同的觀看經驗 –- 窗外樹影翩翩飄動的影像 – 以這樣的熟悉感將住在內心記憶深處的經驗挖掘出來,不論那是屬於個人的,還是集體的。另一系列雕塑作品《繡燕》則是將藝術家《水泥動物園》作品中動物雕塑上的裂痕、缺口,用3D列印的方式等比放大後,以磨石子鑲嵌黃銅的技法,展現出類似石頭的形態。將裂痕自行完整成為一個豐滿的石頭,轉化人工回歸自然,是藝術家的另一種自我表述。

2016年,葉偉立因參與已故藝術家葉世強故居紀念館的建置,從故鄉桃園楊梅移居到台灣東北角上背山面海的水湳洞,一個因日據時期興盛的採礦產業而大規模修建的礦工宿舍聚落。在1981年水湳洞選煉廠停止營運後,居民頓失工作來源而陸續移出。這次展出的新作《偶遇,水湳洞 #1》,是葉偉立在水湳洞偶然遇見的一間廢棄空屋,它像是個寡言但不排斥來往的鄰居,偶爾路過看望或刻意拜訪,成為藝術家日常中微微掛心的所在。《偶遇,水湳洞 #1》由三個物件與一個燈箱組合而成,安落在展場動線上的四個樞紐處,觀看的路徑呼應物件的動態與轉化。葉偉立藉由身體勞動的介入,更新甚至延長物件的生命,是藝術家獨有的敘事與美學表現形式,將其多年的實踐凝結於一幅靜置的畫面當中。畫面本身是一個「餌」,誘使觀者提問、探索進而得到不同的看見。

透過觀看藝術家的作品,我們可能產生共鳴,或者好奇,甚至疑惑。藉由試圖理解作品、感受自我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藉由可見的線索,感知那不可見的震動與漣漪,進而能夠掀開作品層層面紗,真正進入作品內裡暗藏的藴意。


▎ 策展人 Curator

李晏禎 Jenny Lee
從事當代藝術領域相關之顧問、策展、專案執行之工作,為藝術市場觀察者,致力於推動與連結國際藝術社群想法相同的人們。喜愛生活、工作、閱讀思考、新事物與旅遊。
現為獨立策展人、自由文字與藝術工作者以及 Art Basel 瑞士巴塞爾藝術展台灣貴賓代表,於2020年策劃女性藝術家群展《Stillness》。曾任藝術家蔡佳葳工作室經理、可來音樂內容與版權總監、日本畫廊 ShugoArts 台灣代表。

▎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可見 不可見 Unseen the Seen》
展覽期間|2022/11/19 (六) - 2023/01/29 (日)
策展人|李晏禎 Jenny Lee
藝術家|王慶蘋 Emily Wang、邱承宏 Chiu Chen-Hung、葉偉立 Yeh Wei-Li

REFERENCE

LIGHTWELL網站
LIGHTWELL Facebook

  

相關評論

灰色的時間——王慶蘋、邱承宏、葉偉立『可見 不可見』 --- 陳譽仁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