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瀏覽數: 253

交趾陶之舞

Dance of Koji Pottery

主辦人/單位: 羅基朗開米舞蹈團
活動類別: 舞蹈

首次展演日期: 2023-02-24    結束展演日期: 2023-02-26

活動地點: 牯嶺街小劇場
活動地址: 台北市牯嶺街五巷2號

關於展演:

交趾陶傳統工藝大師-陳瑞連逝世,全台百座寺廟工藝作品遺愛人間

編舞家劉冠詳✕瑞連之子aka舞蹈系高材生陳威宇✕視覺設計aka地板Bboy徐國恩

35歲藝術BOY的追根與創新之旅,跨時空、跨領域、跨過你的心

交趾陶傳統工藝大師-陳瑞連師傅

民國六十年代,在一個樸實的農村天空,飛翔著一只布袋戲史艷文「中國強」的巨型風箏,吸引不少人潮圍觀,小孩叫著、歡呼著的追著風箏跑,無心糟蹋了一些農作物,還引來警察關心,其實這天空飛的不只是一只風箏,還承載著一個年輕人對藝術的夢想,這風箏的製作者,就是廟宇裝飾工藝師陳瑞連先生。

陳瑞連先生的學藝之路

民國62年高中畢業後,本想報考國立藝專,卻遭觀念保守的父母反對,認為學藝術,沒出路。雖然錯過考試機會,父母仍拗不過瑞連對藝術的執著狂熱,帶著瑞連,登門拜訪代天府剪黏藝術匠師李世逸先生,李大師面有難色,認為學技藝應該在中小學畢業後就要開始,現在學習,似乎有點晚,且學徒非常辛苦,不只要灑掃煮飯,還得爬到屋頂,忍受風吹日曬雨淋,他要瑞連考慮清楚,李大師的一番話,澆不熄瑞連旺盛的學習熱情,毅然決然背起行囊,告別家鄉,跟隨師父開啟剪粘生涯。這一去就是八年,期間三年當兵,依然利用假日,學習不斷,繪圖基礎也因此更上層樓。在李大師門下,師兄陳三火先生(2015薪傳獎得主)也經常指導瑞連玻璃剪黏,加上瑞連謙遜認真向上,一步一腳印,得到師父很大的肯定,也奠定他日後紮實的廟宇裝飾基礎。民國70年,瑞連自立門戶,承接廟宇剪黏,佛像、玻璃纖維雕塑等裝置藝術設計。

民國76年,台灣經濟起飛,廟宇如雨後春筍,一間間的蓋起來。此時陶瓷剪黏量產興起,取代禁不起日曬雨淋且修復不易的玻璃剪黏、淋塘剪黏技術成本低,產量大又快,因應市場需要,瑞連決定重新出發,轉型陶瓷(淋塘)剪黏。

投入陶瓷工藝,除了窯燒設備,還得學習灌漿、製模、上釉的技術,瑞連與太太商量,得到太太的支持,再次請教國寶級大師王保原先生,學習淋塘剪黏,起初王大師認為自己已呈半退休狀態,不再收學徒,但最終被瑞連誠懇態度和生動的雕塑作品所感動,於是答應教授,從塑型、製模、灌漿、修胚、上釉、窯燒。

民國77年瑞連也成立了自己的陶瓷工廠,對外承接廟宇裝飾、剪黏與雕塑的工作。

瑞連是全能的廟宇裝置藝師,從設計圖、捏塑、製模、上釉、窯燒、現場裝置都有自己的專業團隊,不假手他人,雕塑作品中的人物、動物、花卉等色彩鮮豔中帶著清新,唯妙唯肖的造型,靈動的生命力頗受廟界好評,屢屢受到邀展。瑞連工廠作品遍及台灣南北,以南台灣居多,舉凡東港鎮海宮、東港東隆宮、岡山壽天宮、新市北極殿...甚至遠征新加坡,今年中國文藝協會特地前來參訪,澳洲sunshine college也曾經兩度遠渡重洋來參觀,但藝術的學習,不能滿於現狀,追求創新,朝藝術家的路邁進,一直是瑞連的目標。

瑞連佔地四百五十坪的陶藝工廠從繪圖、雕塑、灌模、窯燒、上釉、窯燒、組合,再施作最精細的淋塘剪黏,樣樣都有專業團隊分層負責,工廠設備齊全,是一完整的傳統廟宇裝飾剪黏與雕塑現場,具有傳承廟宇文化的功能,也是瑞連心中的使命。

2020年瑞連師傅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六歲,為台灣傳統工藝留下許多不捨與惋惜,《交趾陶之舞》將透過編舞家劉冠詳、視覺設計與台南街舞王子徐國恩、陳瑞連之子電競天才陳威宇與他的父親陳瑞連的作品撞擊火花,在跨時空、跨領域、新與舊的碰撞中,傳承與再創中,找到對於世代與生命的正確提問。

製作暨演出團隊

製作人|朱軒萱

編舞/藝術總監|劉冠詳

共同創作/舞者|陳威宇

共同創作/舞者|徐國恩

視覺設計|徐國恩、梁國靖

現場音效執行|朱軒萱

燈光設計|張君如

主辦單位|羅基朗開米舞蹈團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感謝|牯嶺街小劇場、瑞連文創

更多演出訊息|
Facebook:
羅基朗開米舞蹈團

  

相關評論

代誌說一半,打帶跑的緬懷文《交趾陶之舞》 --- 陳品秀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