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而後立的「長河」
Author: [ 2015 特約評論人 ] 何定照, 2015年01月16日 00時43分
評論的展演: 林文中舞團 2014溯行未來的舞蹈逆旅《Long River 長河》— 身體 是最長的一天
舞蹈,總離不開動作。再多問點,就免不了問:為什麼動?為什麼這樣動?這樣動與個人成長背景乃至集體文化的關連?如何能從這成長背景或文化特色長出舞蹈,或如何從這背景文化汲取養分,又透過舞來豐厚文化?
從雲門舞集林懷民將太極導引、武術等引入舞蹈以降,近年有更多台灣中新生代編舞家展開自我身體與個人/集體文化關連的追索。鄭宗龍在「在路上」、「杜連魁」中引用來自成長背景與異國旅程的京劇、八家將、印度與東南亞舞蹈的動作特色;布拉瑞揚從「在路上」開始結合雙腿跺地、低重心等原住民舞蹈語言;林宜瑾試著從熱炒店、歌仔戲、罵髒話中尋找最泥土味的台灣身體;陳韻如從融合個人性、現代化的爵士舞與街舞,到內省性十足的呼吸、身體背部探索,展現獨特的身體風格。
相對於眾編舞家將文化所得加入舞蹈,數年前在一趟印度之旅後開始想像「透明的身體」的編舞家林文中,做了更決絕的探問:身體在未經特定文化養成前,又是什麼?
這場探索的結果,化為前年的「小‧結」。林文中在該作訓練自己徹底丟掉反射性的學院舞蹈套路,根絕編舞慣習一、二、三,「丟到極致時,就是無為呈現,連『要丟掉』的念頭都沒有。」
「小‧結」作為「破」,作為身體探索的實驗,階段意味濃厚,不可能成為舞團特定風格。然而破後就是立:去年底的「長河」,林文中以結合西方現代舞技巧與東方民族舞氣韻的舞蹈風格,給了初步答案:這就是我要的身體。
在「長河」中,林文中讓舞者呈現了舞團從未有的身體樣貌。七位舞者以手肘/手腕等關節即興般若有似無相連,構成不規則的人體鏈結,高低起伏地流動延展,有如河流前進,時而波光粼粼,時而水花飛濺。奇妙的是,明明只是七人組的隊形流動,不敘事不抒情也不炫技,卻變幻多端,硬是讓觀眾眼神跟著舞台長河延伸。
隊形散開後,幾段獨舞、雙人舞等也很精彩,與「母體」時而對話、時而各自展現,將舞台空間拉出旖旎綜深。不負載敘事意義的純舞蹈動作,竟能如此引人入勝,這應可歸功舞者身體間內在流動感的交融錯致;而這內在流動感,依林文中所說,正源於他從小熟悉的、母親蔡麗華民族舞中的「氣韻流長」。
從丟掉西方現代舞訓練成零,到融入個人記憶中的東方民族舞抽象氣韻,林文中若非經過徹底丟棄慣習的概念化「小‧結」,很可能無法衍生重新回到舞蹈動作、如水悠然的「長河」。未來這舞蹈長河將如何繼續,甚至回過頭來滋養母體文化,是林文中下一步將面對。
相關評論
身體串起的流轉—評林文中舞團《長河》 --- 趙綺芳
從「小」解放的《長河 》,流向「大」海 [2014 特約評論人] 貧窮男
忘了把故事留給時間──林文中舞團《長河》 [2014 特約評論人] 薄光
像蟲一樣活著:2014年林文中的兩部舞作,「慢搖滾」與「長河」 --- 郭昭蘭
第十三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 陳漢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