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崩解與重組—《微塵共感》
分享 | 瀏覽數: 676

崩解與重組—《微塵共感》

Author: 戴碧持(學生), 2019年06月11日 14時39分

評論的展演: 2019新點子實驗場 林怡芳《微塵共感》

演出:林怡芳(編舞者)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時間:2019/5/25 19:30

評論人:戴碧持(學生)

《微塵共感》為編舞家林怡芳所編創的一部舞蹈作品,其於作品中加入了裝置藝術,並且以就地取材的方式,將實驗劇場頂上的絲瓜棚作為樂器演奏。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符號與意境,可供觀眾自行解釋。正如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的名言「自我是一束感知」,因此,個人的經驗將會令觀眾產生不同的詮釋。

  鋪設了黑膠地板的台上,擺放了三塊白色的幾何形物體,它們分布在舞台上,並且被放在某種特殊裝置裡,這是觀眾入座後所看到的第一個景象。它們猶如一層佈景,靜悄悄的存在著,仿若他們本來就在那裡。工作人員以茶壺將水注滿裝置後離開,緊接著的是漫長的等待。

當表演開始,水滴由絲瓜棚滴下,彷彿時間不經意地開始流動,抑或是某種機制的悄然啟動。誠然,觀眾可以做出各種詮釋,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個即將發生某種事件的場域,已經隨著水滴的滴落形成了。

 三名男舞者由左下舞台的觀眾席旁,彼此互相繞行著進場,其中一名舞者穿過另外兩人中間的空隙,再換另一人做同樣的動作。頭頂上的絲瓜棚開始發出金屬網的刮擦聲,以不同的位置與不一的節奏創造出錯落有致的聲響。一段時間後,另外兩名舞者從左上舞台加入,五名舞者在台上重複而規律的運行著。

 此時地上開始散落白粉,像是細碎的微塵,天花板上的各處也開始滴落濃稠度不一的白色黏液。有的如瀑布般傾瀉而下,有的成糰塊狀發出「碰」的聲響砸落,像是某種崩解的意象。一名舞者突然衝出隊伍,開始做出與其他四人不同的動作,然而他很快就如同受慣性控制般被拉回,而舞者們的動作也漸漸變化成另一組重複,直到另一名舞者衝出後,又產生另一組的重複,如此周而復始的循環。

筆者首先注意到的是舞者性別的同質性,而同質是最容易造成「共感」的狀態。不論其中是否包含了性別議題,或是只將同性別的身體視為「同為人類」的符號,其同質都可以作為「共感」的象徵。此外舞者動作上的同質性也同樣指向了「共感」,不論觀眾對它的詮釋是社會上庸庸碌碌而偶爾叛逆的凡人,或是整體社會因偶發事件而引發的變遷,又或是在陪伴他人的過程中偶而的放鬆,這群舞者與觀眾,都在這個表演場域中感受著這場共同的演出。

另外不論是台上舞者重複重組的動作,白色液體不停的掉落,白色幾何物體由於水滴的侵蝕而崩塌,或是每個觀眾對於音樂與舞蹈的擷取與詮釋,一切事物都經歷著崩解與重組的循環。甚至如休謨所述,連自我都是由片段的感知構成,隨時會變動。這些微小的片段就像是微塵般隨風飄蕩,任意組合。

表演的後段呈現了一段舞者在台上快速跑動的畫面,疾速閃爍的燈光造成了行動被拆解為片段的錯覺,提醒著時間也能被分解為組成世界的「微塵」。最後舞者們在快速地奔跑後,於燈光恢復明亮時紛紛倒地喘氣,則象徵著一種意念:我們只是這一切事物中的一粒渺小「微塵」,但我們卻由於不斷重複的循環而產生「共感」,並相互依存且相互牽扯著,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這種狀態將一直持續下去。 

相關評論

樸素舞台裝置中的物理學奇想與迷離《微塵共感》 --- 林育世

見微知著,宏觀時間共感底下的世界 王沂紳

會聚與分散《微塵共感》 吳旻真

人與人-《微塵共感》 薛宇軒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