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本事藝術「///\\///」(吳虹霏、陳政道策展)
分享 | 瀏覽數: 1578

本事藝術「///\\///」(吳虹霏、陳政道策展)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高森信男, 2020年05月13日 20時11分

評論的展演: 本事藝術 「///\\///」

  目前正於桃園市本事藝術展出的「///\\///」是檔特別的展覽,該展特別之處不僅在於展覽標題以一種類似於象形符號的方式來書寫,企圖令觀者抽離文字的意義外;該展於空間,乃至內容的鋪陳上,皆有其獨到的處理手法。

王怡婷《標記II》,2020,39*107cm,複合媒材。

王怡婷《標記II》,2020,39*107cm,複合媒材。

  雖然展題令筆者一開始摸不著頭緒,但即便刻意先不閱讀展覽論述,當觀眾第一時間步入展場時,便能直覺的感受到該展企圖討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近年來和環境計畫有關的作品及展覽已成為國際當代藝術發展的主流,但可惜的是,不少作品較為著重於環境計畫本身的紀錄與實際效應,相對缺乏透過藝術造型表現來闡述命題的可能性。然而「///\\///」一展避開了過去在處理環境議題創作時常用的手法,並搭配展場刻意簡化的文字說明,採取直球對決,以作品直接表述人與環境之關係。

二樓展場一景。

二樓展場一景。

  策展人吳虹霏及陳政道在該展中巧妙的使用了本事藝術的三層樓空間,似乎每一層樓都被賦予了某種敘述上的意涵:踏入本事藝術的一樓空間,可立即看到藝術家王怡婷拍攝蘆葦田的錄像作品《蘆葦》,以及詹奉宗以枯木作為主要媒材的《意志》。乍看之下,會誤以為該樓層是對於自然的直觀寫意。然而近看之後發現王怡婷刻意用圖釘猶如苦工一般的標示影片中每根蘆葦的位置,並藉此發展出表現自然「音律」的素描。本身亦從事農業的詹奉宗,則以農作時會實際使用的工具,對枯木進行各式猶如人工介入的改造工作。此種設計使得觀看一樓展區的樂趣在於從表面的田園風情,漸漸意識到人對於自然所施以的強烈介入。

魏澤《手稿-森蚺》,2020,29.7*21cm,紙本水彩。

魏澤《手稿-森蚺》,2020,29.7*21cm,紙本水彩。

  二樓展間則可視為對於人文觀點之下的自然觀察。王佩瑄的裝置《西雅圖在作夢》構成該展區的視覺重心,藝術家以異國情調的家飾擺設出一整套得以令棲身其中的人任意想像的「叢林」,而這座「叢林」又可對應至魏澤的《崇拜》系列。魏澤前往真正的亞馬遜叢林,透過探勘當地居民的世界觀之後,藝術家也透過幻想對於形象及影像進行再創作,形成一種人文視角之下的獨特自然地景。賴怡辰的《Mediated Existence》則猶如基礎的形上學辯論,在影像重複敘述的時間以及其所投影的真實裝飾字樣,究竟何者為真、何者為假?這其實和另外兩組作品的命題是一致的。

曾韻潔《垂釣現場I:為什麼沒有魚?》,2019-2020,尺寸依現場而定,水彩、數位影像、釣竿、文件、書籍。

曾韻潔《垂釣現場I:為什麼沒有魚?》,2019-2020,尺寸依現場而定,水彩、數位影像、釣竿、文件、書籍。

  三樓則是創造出一個以釣竿作為主軸的在地檔案空間,藝術家曾韻潔的裝置《垂釣現場I:為什麼沒有魚?》一方面試著將展覽敘事拉回藝術空間所在的桃園,另一方面則企圖透過現實環境的紀錄及探勘,平衡了二樓展間較為強調的形上想像空間,將議題重新回歸自然所會面對的困境及挑戰。綜合來說,「///\\///」可說是一檔展覽敘述、議題及視覺表現兼具的策展計畫;而其動線所包括的三種對於自然的觀看角度,或許也可回應到抽象展題符號中的三段摺痕。

***

「///\\///」
策展人:吳虹霏、陳政道
展場:本事藝術(桃園市)
展期:2020年1月17日至4月19日

相關評論

從神話到丈量世界-自然的介入和採集:本事藝術「///\\///」 --- 吳介祥

透鏡自然-本事藝術「///\///」短評 Nature through the Lens – ///\/// Review 邱俊達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