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蔡明亮的時間感 (The sense/consciousness of time)
分享 | 瀏覽數: 324

蔡明亮的時間感 (The sense/consciousness of time)

Author: 許巧嬡, 2023年01月27日 19時43分

評論的展演: 行者・蔡明亮(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 蔡明亮

蔡明亮的時間感 (The sense/consciousness of time)

時間到底存不存在? 又或者說我們怎麼感受到時間的流動。 

在這裡我想把時間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生理時鐘、外在時間、內在時間 

簡單說明一下,生理時鐘(internal clock)是人體自動化的調節機制很本能性地 ; 而外 在時間(external time)是由手錶、時鐘等性質的物品所定義、規範出來的,也可以說是 現代社會底下的一個基礎架構使時間不斷地被「再發明」 ; 內在時間(inner time)則是較個人化的存在,是由經驗感受、感官等所組成的,想在這裡也把它稱 作一種幻覺式的存在。 

對於現代人來說都會有同一種感受:時間不夠用、沒有時間,儘管我們身處在一個擁有眾多省時工具的環境下。反之,我們可以發現問題並不是出現在時間的「多寡」,而是 一種個人的「生活節奏」,這種節奏也反映出了個體心理差異及社會的文化建構。 

從蔡式電影中可以看見人體/物件(object)在空間中朝著任意方向移動,而在時間之中 方向卻只有一個(也可以說從第一張臉到第十三張臉很明顯的發現時間線性式/不可逆的 帶走了一些什麼),也就是所謂的「時間箭頭(arrow of time)」,也藉此發現蔡明亮把時間 置入在空間中。穿插一句惠勒(John Wheeler):「物質告訴時空(時間/空間)如何彎曲, 時空告訴物質如何移動」。 

可以從最一開始接觸到或聽友人閱讀完蔡式電影後給予、得到的回饋是:「啊!蔡明亮 的步調很慢耶!」前期的我確實有很深刻的感觸,每當再看一部新的作品時點擊開始的 當下都會掙扎:...這部片我又要準備多少耐心才能開始,可說是每次看電影時都必須 得做好萬全的心理準備啊!播放的過程中遇到大魔王長鏡頭、空鏡頭時就要開啟意志 力模式告訴自己:我就看看這次會有多久的心情去挑戰每一個畫面。然而到後期,約莫 是到宜蘭壯圍沙丘現場觀看那次我才拿下挑戰心態進而變成靜靜的看著李康生慢走的 畫面進入到自我和畫面之中。這大概也是心裏被衝擊到最深的一次吧!

還記得當時我坐在懶骨頭上,身旁的小朋友都因為跑來跑去累了而在一旁睡著了, 但此刻的我認為:怎麼能睡呢,這明明是一個美術館的存在。(雖然我這樣告訴自己但我 的眼皮依舊不聽使喚的準備闔上,是一場內心與身體之間的搏鬥啊) 

二度感受到可以在蔡氏影像中看見三維時空(時間/空間)的是郊遊後半段的那面「牆」 ,恰巧也是這本書的最後一部片,還記得看片的前一星期剛結束水深火熱的專題跟進完 劇場,那段空鏡頭可說是看著畫面發呆也好、瀰留、出神,我已經忘了當下在想什麼但我 很深刻的記得透過那個畫面我好像得到了一點喘息的空間、時間。是屬於很自我的時 

間。 

再稍微提一下從壯圍沙丘後對於?這個想法,我認為其實蔡明亮的電影沒有慢的 ,而是我們生活節奏太緊湊到忘記停下腳步呼吸一下,這個慢我會把它理解為是飯後散 步是沒有一個方向、目的的而現在大眾的步調是百米衝刺到某一個終點似的。 

總結,台北三部曲到郊遊,蔡明亮在影像之中想告訴我們的是身體就是這樣真實/現實 的在運作,吃一個便當抽一根菸、哭泣的時間就跟現實生活中是一樣的。而因為如此真 實我們也重新的在蔡明亮的電影之中看見了時間。可以說是蔡導他想體現、展現的就是 一個生理時鐘式的時間概念,而我們作為一個現代觀者來感受蔡式電影在對抗外在時間 的規範讓我們進而感知到自我的內在時間。把時間留給時光。 

 

唐吉軻德作者塞萬提斯提過:並非所有時間都是一樣的。 

 

參考資料:李明璁 創作的社會心理學「時間」講綱、蔡明亮十三張臉、TED - Does time exist? - Andrew Zimmerman Jones

相關評論

自然就要放慢腳步: 「行者・蔡明亮」的影像工夫論 --- 孫松榮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