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白斐嵐 / 綠洲不再只是個謊言──第十屆《草草戲劇節》
分享 | 瀏覽數: 1637

綠洲不再只是個謊言──第十屆《草草戲劇節》

白斐嵐 | 發表時間:2018/03/25 23:03 | 最後修訂時間:2018/03/26 17:16

評論的展演: 2018第十屆草草戲劇節


圖版提供|阮劇團  攝影|黃煚哲

在第十屆《草草戲劇節》青少年劇場演出《拾圓》的節目單上,計畫主持人呂毅新於〈化沙漠為綠洲──草草的故事〉一文中寫下這段文字:「故事要從1998年…到嘉義高中進行為期一年的戲劇課程說起,在那裡我遇見一群有著諸羅草莽氣息的孩子。記得他們初聽我述說作戲計畫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想法後,用自嘲的口氣說:『老師,嘉義是文化沙漠啦,你可能會白費力氣喔』…」還沒看下去,沙漠二字就叫人如此熟悉卻又無奈,在台北以外的城市不斷照樣造句,彷彿整座島嶼都被沙漠淹沒(離島更是沙漠中的沙漠),而首善之都的綠洲,倒成了格格不入的存在。

然而沙漠究竟自古以來都是沙漠,還是不幸被沙漠化的綠洲呢?猶記得去年臺南藝術節【城市舞台】系列節目,阮劇團於新化大目降廣場演出許正平、吳明倫與盧志杰三人聯合編劇的《城市戀歌進行曲》。那日下午,我走訪新化小鎮老街,沿途店家無不爭相走告,提醒著當晚「新化子弟」許正平作品將在戶外開演,言談中更時不時回憶起小時候看過戲但「很久沒有過了」的經歷[1]。當然,人文薈萃的新化與阡陌田野的民雄不見得有著類似的文化經驗,然而阮劇團藉著紮實田野、下鄉演出,甚至是耕耘十年的《草草戲劇節》,其企圖重新連結劇場藝術與民眾生活的努力,自是有目共睹。在今日清一色官辦藝術節的劇場版圖中,以民間之力獨撐場面的草草戲劇節,時是難得的存在(其他民間戲劇節,如超親密小戲節、亞洲假日劇場戲劇節、利澤偶聚祭等,現階段尚與《草草戲劇節》在規模上有段差距)[2]。雖以「戲劇節」為名,十年間早已發展為一涵蓋正規劇場表演、戶外空間表演、音樂演出、講座、影展與市集的綜合饗宴。以本屆為例,演出者既有來自外地(大都為台北)的團隊與個人表演者,也有嘉義本地學生或街頭藝人,從戲劇、舞蹈、偶戲至漫才、小丑演出,以充滿機動性的形式與觀眾進行最直接的交流,無論對本地或外地觀眾而言,都是難得的體驗。


圖版提供|阮劇團  攝影|黃煚哲

《草草戲劇節》的重頭戲,自然是年度青少年劇場呈現,正為文章首段呂毅新〈化沙漠為綠洲〉故事的後續。如今參與學員更不限青少年,還加入了大學生、上班族等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素人演員/幕後人員。有趣的是,本屆以《拾圓》為題,並非著重於十年里程碑的「圓滿」。事實上,走進劇場首先看到的,是舞台以缺了一角的圓為造型。隨著演出將學員們的生命故事錯落有致地編織交融,我們彷彿也在演員誠懇但不自溺的分享中,以各種視角、或遠或近地游移著自身生命的參照點。然正如缺了一角的圓,圓代表的並非完滿終點,而是如劇末演員在台上背誦的圓周率「3.1415926535897932384626…」,直到數十位小數點後依然無法完結。以此對照草草的十年心血,似也暗喻了其期待的不是里程碑,而是讓傳承永不停歇。

在二日的現場直擊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實是「觀眾」的存在。沒有觀眾的劇場,也如缺了一角的圓。唯有在觀眾的見證下,才是作品「完成」的時刻。然今日在劇場談觀眾(特別是那些「還沒機會走進劇場的潛在觀眾」),竟成了一種奢侈。劇場與場外民眾間,像有著一道鴻溝,或讓我們以「劇場人」的身分自安於同溫層,或讓我們茫然面對彼端卻不得其門而入。我們舉辦各式講座、發表無數文章,邀請各地最新的演出,無非要「教導」觀眾如何走進劇場、理解劇場。然我們又是如何理解另一側的呢?【草草off】的戶外演出,觀眾來來去去,覺得有趣便停下駐足,覺得無趣便轉移陣地,反而提供了最直接的戰場,讓雙方體認到「溝通」之於劇場的重要。一旦忘了溝通,便會像每場演出主持人的怪異引言一般──那是我們太過習慣的文案風格,直到有人面對面「說」出這些文字時,曾經以為的詩意成了矯揉空泛,聽者、觀眾甚至只能以笑來排解荒謬,於是乎主持人也只好用更誇張、更荒謬聲音表現與文字抗衡。無論這究竟是刻意安排或美麗的意外,都在在(以一種反例)令人感受到劇場的「對話」本質──不是教育觀眾,不是討好觀眾,不是忘了觀眾存在的自說自話,而是意識到「對話」得要雙方一起成就。正如劇場要觀眾(甚至是更廣義的「場外的民眾」)才能成立,為了身邊土地的觀眾作戲,而不只是為了以台北為中心的劇場圈觀眾作戲,我想這是阮劇團在《草草戲劇節》及諸多創作計畫中最珍貴的精神。最終在開放舞台的戰場,即使是再抽象的舞蹈,再受環境干擾的台詞,再無厘頭的情境,終究會吸引一群人駐足觀賞,且還有老有少。

誠如節目單所言,呂毅新說《草草戲劇節》是「化沙漠成綠洲」的故事。在草草想起那無限置換的文化沙漠地名,或許真正需要改變的不只是沙漠,還有我們在劇場裡環抱的綠洲孤島。


圖版提供|阮劇團  攝影|黃煚哲


[1] 可參考筆者為此劇所寫評論〈那些關於抉擇與背叛的故事〉,《臺南藝術節-藝評專區》(http://tnaf.tnc.gov.tw/2017/article_critics.php?id=20170035)

[2] 當然所謂「民間藝術節」,也是在政府補助與公家機關場地協助下得以實踐。

相關評論

2018年度觀察報告 --- 白斐嵐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