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邱誌勇 / 以聲音開啓一段追憶過往的旅程—台南人劇團《Q&A二部曲》
分享 | 瀏覽數: 3090

以聲音開啓一段追憶過往的旅程—台南人劇團《Q&A二部曲》

邱誌勇 | 發表時間:2014/10/27 21:55 | 最後修訂時間:2014/10/29 17:30

評論的展演: 2014國際劇場藝術節-台南人劇團《Q&A》二部曲

時間:2014/10/25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圖版提供:台南人劇團
攝影:趙豫中

《Q&A二部曲》延續自《Q&A首部曲》的故事,從主角劉憶選擇再次離開台北,遠赴柏林,憑藉著迴盪於腦中的片段旋律,以及一本過往的筆記本,試圖拼湊出過去的自我。與此同時,因車禍肇事陰錯陽差成為劉憶女友的傅嚴歆,也在劉憶離開後,選擇前往倫敦尋找爺爺嚴和,完成奶奶蕭伶的遺願。《Q&A二部曲》便是在失憶(Amnesia)與追尋(Quest)的命題中,開展了整體敘事結構的後半段故事。《Q&A二部曲》以台南人劇團一貫擅長的幽默式策略,穿梭在四個城市(開封、台北、柏林、倫敦)、四段時間(1966、2009、2011、2014)、三個世代,並使用多元語言(英文、國語、廣東話等)串聯兩段平行時空的際遇。最終,讓劉憶與傅嚴歆的爺爺在奶奶的歌聲中相遇,以「聲音」終結情慾錯亂的愛情故事。

「聲音」在《Q&A二部曲》中扮演著顯著的劇場元素。一段在劉憶腦中的熟悉旋律、深夜到凌晨三點的廣播節目、承載著奶奶唱京劇的卡式錄音機、Pub中劉憶與友人Stefan共同創作的歌曲,以及多國語言的交互對談等等場景,皆凸顯出聲音元素在本劇碼中的重要地位,此一策略的運用巧妙地讓以視覺為主導地位的劇場,增添了更豐富的元素。而或許是因為聲音在《Q&A二部曲》中有其重要的角色,使得影像的運用顯得些許薄弱。儘管本劇的影像質感與影像在舞台設計中的運用都相當具有水準,但總被置放在「串場」的位置,而無法凸顯絢麗影像內容在劇中屢屢扮演象徵性隱喻的指涉關係(例如:同志性愛影片對劇中同志之愛的指涉)。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戲劇表演習慣性將舞台運用到最滿的情境並未在台南人劇團的《Q&A二部曲》中出現,舞台設計刻意地擺置了矩形小舞台,並將所有場景框限在此小範圍之中,讓人們更有如在鏡框之中觀看他人,並反思自我的情境氛圍。更甚者,舞台的延伸從矩形方塊的背後豎立而起的兩層樓結構,更巧妙的成為空間轉換、影像載體的功能,不僅可以切割使用個別空間,更可以成為大場景的縱深延伸。

從敘事的觀點論之,《Q&A二部曲》無疑是一齣以幽默對白進行烘托的悲劇。劉憶失憶是一個悲劇、傅嚴歆歪打正著成為劉憶女友卻無疾而終同樣是一個悲劇;傅嚴歆懷了劉憶小孩是個悲劇、劉憶回到柏林尋找過往的種種經歷(包括與Andrew的過去、與Stefan及Maggie的三角關係)更是個不堪回首的悲劇;傅嚴歆的爺爺奶奶不能在一起是一個時代性的悲劇、傅嚴歆發現爺爺罹患阿茲海默症而不認得自已的親人更是一個悲劇。而這些諸多悲劇情節所堆積起來,讓女主角傅嚴歆成為所有人物關係中的中介,聯結在台北的奶奶、在倫敦的爺爺、在柏林的劉憶,結實地成為故事中最核心的角色(甚至超越了主角劉憶的重要性)。

此外,在《Q&A二部曲》的敘事與空間關係中,巧妙地蘊藏了吸引人的轉場效果。在傅嚴歆與警察的對話場景中,先是傅嚴歆與警察彼此間的對話,敘述著兩人與劉憶之間的關係。但當傅嚴歆探尋著警察與劉憶的關係之際,一轉身「主角—旁觀者」角色關係瞬間流暢的互換,警察猶如回到過往邂逅劉憶的時空場景中。這個巧妙的轉換讓劇場中的主角(傅嚴歆)突然之間轉變成旁觀者的角色,使得以「聲音」描繪過去的景況,轉化為以「視覺」再現的情境。再者,劉憶與傅嚴歆的爺爺在倫敦地鐵的兩次交會,從劉憶友人弄壞了爺爺的錄放音機,到修復後又再次於地鐵中相遇,並在「奶奶歌聲」為命題中結束,也巧妙地展現出穿梭時間的偶遇感。

總體而言,《Q&A二部曲》在傳統戲劇敘事中,強調著聲音元素的多元展現,運用獨特的幽默對白,並突破劇場空間的設計策略,描繪著以女主角傅嚴歆為連接點的故事,開啓一段追憶過往的悲痛旅程。

相關評論

第十三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 邱誌勇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邱誌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