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第二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姓名:孫松榮
第二季(4月1日-6月30日) |
||
作品名稱 |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行者•蔡明亮》 |
時間︰2018/04-2020/04 地點︰宜蘭壯圍沙丘旅遊園區 |
「行者・蔡明亮」以八部「行者」系列(也稱「慢走長征」),以「塵」、「風」、「雨」、「潮」、「海」及「月光」為主題,於黃聲遠的內部沙穴建築展映。蔡明亮為此展推出影片新作《沙》,以壯圍為地景,讓玄奘—小康慢走在宜蘭地景(防波堤洞口、海邊、捕鰻苗聚落、林投樹、漂流木山、沙埔等),由戶外場域行至內部建築。由此,《沙》可被視為一件場域特定之作。整體而言,此展既屬實踐「行者」精神,更是時間機器。 |
【TIDF 紀錄x聲音】電影耳:記錄聲音/聲音紀錄 |
時間︰2018/05/11-07/08 地點︰立方計劃空間 |
本展既平行於TIDF影展,又獨立存在。策展人澎葉生(Yannick Dauby)透過「給耳朵聽的電影」 展出三部TIDF委製的聲音紀錄片,體現對於生態、原住民性及夕陽工業的思辨。同時,展覽也包括人類學的田野紀錄(Steven Feld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卡盧利族人、David Toop與亞馬遜河流域的亞諾馬米族人)。展覽聲音包羅萬象,計有各地日常聲音、民族音樂、車諾比聲響,還有日本的蟬、西藏的死亡儀式、伊斯坦堡磨刀、伊斯蘭喚拜員,及排灣族歌曲等主題的聲音。本展可謂是繼「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之後,近年來有系統地對於聲音進行結合生態與歷史反思的跨域策劃。 |
噪景:蕭聖健個展 |
時間︰2018/06/03-07/01 地點︰海馬迴光畫館 |
蕭聖健透過機動藝術型態,展現對於在地環境變遷的獨特思考與實踐。看似冰冷的動力裝置,卻具有鳥禽形象的配置。一動一靜之間,加上藝術家巧思佈置的各種零件所造成的各種聲響,凸顯作品的曖昧性及力量。系列作品取名圍繞在「鳥」、「籠中鳥」、「夏夜蛙鳴」、「夏夜蟲鳴」,藉由機械構造、樹枝及各種零件的配置,創造發聲事件。觀者也是聽者,在辯識蟲鳴鳥叫之際,機動藝術幻化為生靈。更重要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去反思生活在高雄的藝術家,所熟悉的大自然與生態是如何被工業化,甚至愈加非人性化的地景所取代的嚴重課題。因此,蕭聖健的機動藝術可視為此藝術範式的後設辯證,也是對於聲音藝術的另類創意發想與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