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吳介祥 / 科技幻肢 -「意識邊界」展
分享 | 瀏覽數: 1867

科技幻肢 -「意識邊界」展

吳介祥 | 發表時間:2020/12/30 12:14 | 最後修訂時間:2021/01/19 10:17

評論的展演: 意識邊界Beyond Consciousness 王連晟個展 Lien-Cheng WANG solo exhibition

王連晟以「意識邊界」為展覽標題,透露了他對於容量、計算、人機合體和人工智慧的探討。這些議題都是很靠近我們的科技,也都指向更進階的科技未來生活,但卻無法向我們勾勒面貌。儘管大數據、人工智慧、高速和快速許諾了甚麼,依然不清晰,但我們也不停地在擴充我們的3C設備,不斷對社群網站和APP繳交出消費的喜好偏向、提供個人數據和生物資訊,也大量的在增加個人檔案的數量和庫存空間。我們將大量的資料儲存在雲端,每個人從在母體階段就開始有影像紀錄、出生後每天都有生活照和影像被上傳到雲端,旅遊、聚會、家庭照、每一餐的進食前的拍照,一生的婚喪喜慶的影像紀錄…,累積無量的檔案,大到我們自己也沒有腦容量記得、也沒有時間分類的量,雲端的儲存空間成為我們的擴充記憶的腦容量,手機和電腦是基本的義肢配備,我們大部分的生命不再留在自己身上,而是儲存在別的地方。

人們跟科技的合作和互相模仿是持續在深化的,我們必須學會操作才能運用科技,因此科技持續在影響我們使用它們的邏輯和習慣。所謂的賽伯格(Cyborg),在我們按下服侍我們的按鈕時已經啟動了,我們並允許科技佔有生活越來越大的比例,並且超越我們自身的知能。著眼於此,王連晟以人機互仿的概念創作的《室內運動學》,機械裝置感應了室內的動靜後啟動互相丟球的動作,藝術家並設定球在拋物線最高處時會啟動光線,讓觀眾看到短暫的弧線運動和球入袋的震動聲。這件作品是一個目前多數人狀態的具象化裝置,大量製造的資料在社群網絡中被傳來傳去,複製和轉貼,在這種資料生產的速度下,我們的感知反而極為短暫,只存在彼此遞送資料的瞬間。

《室內運動學》       圖片提供|王連晟

當《室內運動學》暗示了雲端資料和網絡若設置得當,它們可以脫離人的指令自行運動。《再生運動-點陣式印表機》則是一個無人的機械劇場。王連晟善於機械裝置,點陣式印表機除了代表被淘汰的科技產品外,在數位時代,它們可見的機械韻律彷彿是生物。藝術家稱這些因為加速消費的市場策略而被淘汰的印表機「喪屍」,《再生運動》是讓喪屍復活的劇場。這件科技廢墟作品在「意識邊界」的脈絡中,像是賽伯格的幻肢,已經從我們的擴增意識的裝備中截肢除役,卻還是繼續運作著。

《再生運動-點陣式印表機》        圖片提供|王連晟

在「意識邊界」這整個賽伯格化的人類意識裡,也是有一個神主牌桌。《召喚者》是兩個互相掃描的手機,將從網路透過關鍵字「幽靈」和「神」搜尋到的文章,利用兩隻手機互相引發的電磁波來製造降靈的現象。這件作品頗有聖像破壞(iconoclasm)的特質,因為它欲以暴露技術、操作,以及搜尋引擎無階級差別的邏輯,來代替信仰生活中絕對至高的神的地位。

《召喚者》       圖片提供|王連晟

《地平線-海洋》是利用網路搜尋得到的大量圖片,王連晟利用基本的人工智慧原則,以簡單的標準訓練裝置挑選出地平線切在中間的海洋影像,並重複且快速地顯示這些具量的類似圖像而使影像波光粼粼。觀眾在閃動的畫面前,可以看到極短暫的地平線之外的海洋景色,可能是海灘、飛行器、旅客、釣客、海上設施等,但都以極快速度一閃即逝。這是人類的集體迴光返照嗎?我們的個人社群網站總會比我們長壽,這裡面永久留存了我們接近一生的重要和不重要的影像。搜尋引擎根據它的人工智慧,會再給你相似的建議,而智慧相機也越來越積極提供拍照的方式和自動幫我們調光調色。在人機互相學習的使用引導下,我們留下的雖都是個人的紀錄,其實大比例地跟他人的記憶重疊而類似。潛意識變成集體記憶,並不斷擴大成無涯的海洋,地平線雖看得到卻永遠無法抵達,集結成人類最終一致的迴光返照圖景。

《地平線-海洋》       圖片提供|王連晟

類似《地平線-海洋》的原則,王連晟以搜尋圖像的無量資料,利用程式讓圖像集中在畫面中間而組成影片,形成立體球形的閃動,是《球形-太陽》的創作原理。從圖像到立體球形,它持續閃動且彷彿具有能量,而只要電力持續、電腦不當機,這個能量圖像會持續閃爍。此科技雲端間嶄露的太陽存在於象徵性和實物界之間,是信仰和宗教藝術運作的邏輯。但信仰和神話裡,從創始到萬物衍生的過程,既有階級,也有時間順序。而在人工智慧給予搜尋引擎指令,是一視同仁地提供資料給燃燒的太陽的,頗有「萬物作焉而不辭」(道德經《觀徼》)的概念。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運用技術的研究還在開端的世代,《球形-太陽》讓人有重啟創世紀(Genesis)、重新演算機率和機會的聯想。另一方面,程式持續供給它的從網路收成的「糧草」以維持閃閃發亮,也讓人想到從前低階的電子遊戲「電子雞」的大升級。

《球形-太陽》       圖片提供|王連晟

「意識邊界」的各件作品合在一起成為一個人們共有記憶和意識的賽伯格,同時暗示了以人工智慧升級過的賽伯格,能儲存超過人類本身容量的意識痕跡,它即將獲得不朽的生命在穩定的電力和數位設施的網絡下,可以自主地繼續運作下去。展覽的每件作品都開啟了一個科技和人類關係的議題,這些議題有不少層次,很值得深化提問,例如加速的科技消費和我們的記憶速度的關係、遊蕩在網路裡再也不被打開的檔案、數位資料的衰老、死亡和復活、人工智慧的智慧和盲目、視覺文化的均質化、新世紀的圖騰等。人的渴望、人的有限或人的妄想和指向未來的科技如何互相試探、合作或彼此防備,由科技藝術先行來提出想像和實驗,應該是王連晟給我們的不錯的提案。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