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蝕」人性也
分享 | 瀏覽數: 373

「蝕」人性也

Author: 林思嘉, 2021年01月17日 22時31分

評論的展演: 軟硬倍事 陳彥斌 Fangas Nayaw《蝕物鏈》

《蝕物鏈》以環繞聲音技術作為數位科技媒介傳遞食安的議題,透過四個不同的場域進行一連串的視覺、聽覺環環相扣的食物鏈循環,「蝕」物鏈,取自於「食」的諧音帶著雙關;食物鏈是表示物種之間的食物組成關係,在生物學中能代表物質和能量在物種之間轉移流動的生態體系,不斷的循環,總歸最後由人所創造的惡果,最後還是會回到人的身上。

       每一個房間帶給我的感受截然不同,從一開始感覺像是世界末日殘垣斷壁的小房間,花紅柳綠的霓虹燈光,雜亂堆疊破落的娃娃、環境,物件之間彼此似乎沒有太多的關聯,觀眾進入之前會有一副耳機配備,走進房間並沒有任何的說明,耳機是唯一的線索,看著眾人在房間裡面漫走,扮演「接線生」尋找關聯性,才發現耳機孔與物件之間有著想要傳遞的聲音,每一個物件被標著數字編號,互動性的裝置,散亂各處,錯綜複雜,十五分鐘的時間,好似沒有盡頭;來到第二個房間時,要觀眾走到一個麥克風前面站著,聽著一段好無相關的新聞報導或者是廣告,最後回答問題,起初以為是透過先前的新聞報導問題作為線索來解構後續的問題,結果毫無相干,甚至其實到第二段新聞報導時,已經隔絕雜音於耳中,腦海裡只專心思考雞料理、雞形象各種雞相關的描述,以為最後會有什麼驚喜或者是其他有趣的回饋,結果什麼也沒有,好像平白無故被蒐集成為資料庫,但是,仔細思考好像,在體驗過程中,因為知道前面的廣告是干擾反而在不知不覺中更加沉浸於當下,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聲音,好像讓生活變得豐富卻也是充斥著不同的干擾,而我們要如何去篩選所需要的資訊,也考驗著我們的智慧;最後來到一個房間,昏暗沒有光線,坐在椅子上,視覺的感知只有黑暗,耳邊開始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聲音,不同的光線隨著聲音在身邊流竄,知覺好像只剩下聽覺能夠發揮作用,當其他感官的功能消失,聽覺似乎變得又更加的靈敏,聲音好像延續第一間小房間裡面的線索聲音,但是沒有答案,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段聲音是在說:小時候過年最討厭長輩問唸哪間學校?成績如何?,長大之後開始問要結婚了嗎?工作如何?薪水多少?不管是甚麼時候,最討厭的就是同儕之間的比較,在長輩的眼裡,自己就好像剛剛形容的「雞」,似乎有一股「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感,好像,這個關係好像又是一個食物鏈,長輩的小時候肯定也被長輩的長輩問過這些討厭的問題,但是輪到長輩自己,好像也不知不覺地說出那些以為是關心的問候,實則讓晚輩覺得備感壓力的話語。

       食物鏈不只是出現在生物的吃與被吃,其實在關係裡面也可以視為一種食物鏈,掌握話語權的人好像就像是「吃」的角色,而任人宰割則是「被吃」的角色,不斷的循環。

       本次的「蝕物鏈」用聽覺感官,來打造聲音劇場,在文本上使用食安議題作為主軸,藉由引導民眾身處不同聽覺環境,聆聽真實採集到的動物的聲音,各種死亡的聲音,食品加工處理、運送過程,一直到食材端到了餐桌上、甚至最終消化,整套食物鏈的循環過程,帶領著我們去思考,最後在走出房間,映入眼簾的是一隻活生生真實的雞,被關在圍欄裡,四周掛著有關於「雞」的笑話,並且給予一個球,讓觀眾選擇哪一個笑話比較有趣,進行投票,在進行活動時,因想要看清所有的笑話,繞著圍欄走了一圈,對於這隻「雞」好像是一種居高臨下傲視的角色,而這隻雞似乎處於一個被觀賞的角色,我們好像成為侵蝕的他者,並且習慣消費利用他者。

       《蝕物鏈》運用C-LAB聲響實驗室與法國龐畢度中心的法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合作引進的技術「Ambisonics」聲響科技和裝置,透過聆聽各種聲響,放大感官體驗,企圖使用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食安問題作為軸線,以「油魚」中毒事件為靈感,透過各種獵奇聲響的聆聽,探討食安背後的政治、經濟與生態問題,整體而言,「蝕」物鏈,帶給我們的省思不應只是食安問題,而是背後的人性、權力以及透過食物鏈來反映人很習慣把價值複製在別人身上的食物鏈,利(用)他,來利(益)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加諸在他人身上的問題。

相關評論

ㄕㄥ ㄩˊㄑㄧ ㄆㄧㄢˋ中潰,饋,貴的哀愁:陳彥斌 & C-Lab《蝕物鏈》 --- 王寶祥

蝕物鏈-我們正侵蝕著自己 Bella

蝕物鏈 用聲音提醒健忘 --- 吳欣蕙

飛蚊症、閃光幻視、幻聽 --- 黃大旺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