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惠湄 / 第十五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2186

第十五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陳惠湄 , 2017年01月12日 19時10分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國光劇團《西施歸越》

時間︰2016/08/05-08/06

地點︰台北中山堂

國光劇團2016年版《西施歸越》與羅懷臻原著,以及1993年「雅音小集」的郭小莊版都有些不同。由被王安祈欽點的林庭瑜主演西施,她功底扎實、嗓音極佳,《失子驚瘋》的優異水袖功果然沒令人失望,是值得期待的潛力新星。由溫宇航、鄒慈愛、陳清河跨刀站台,舞台、燈光及服裝由劉達倫、高一華、楊妤德擔綱,音樂腔與作曲(馬蘭)、編曲(潘品渝)給予劇情濃烈的情感與氛圍,導演李小平以精練手法掌握乾淨俐落的畫面調度,將人物關係處理得更為巧妙,某些場面更暗喻了國家權威的壓迫。在整體未改變傳統表現形式的前提下,《西施歸越》顯示了戲曲在故事內容方面可以當代,是展現國光劇團美學的「舊戲新詮」作品。

2016關渡藝術節
明日和合製作所《曾經未曾》

時間︰2016/10/14-10/16

地點︰北藝大戲劇廳

從幾位陌生旅客在一趟飛行的機艙中的暫時交會開始,編劇馮琪鈞成功地將簡單的故事線延展,創作出流暢的劇場敘事;舞台設計鄭烜勛利用簡單的佈景、物件,以及不同的視角等,打造了具想像力的空間;導演洪千涵將憂傷的情緒包裹在幽默輕鬆的氣氛之中,以純熟的劇場手法拼貼互相牽連的故事片段,是令人驚艷的新生代導演。本劇的編導、演員及整個設計群以高度默契互相配合,在有限的空間與物件中創造出一個極富想像力的展演。

布拉瑞揚舞團《漂亮漂亮》

時間︰2016/10/14-10/16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向來被視為醜陋、粗糙的工地塑膠帆布,在舞作中被用來隱喻海洋的一切,以及東海岸部落的日常與集體符號:既帶來勞動的身體觸覺,又變身為舞者的時尚服裝展示,同時也是彷彿潮水般的磅礡海浪。舞台在白、黃、藍等各色燈光的襯托之下,呈現出詩意的氛圍,視覺設計讓人讚賞。辦桌的紅色圓桌、舞者們身上的工人服裝、雨鞋、藍白帆布、播放與唱著的部落金曲等,在在喚起了部落人們共有的生命記憶。舞作透過物件、舞臺設計、動作、音樂等,細膩地表現出海、部落、儀式與情感間的關係,其延伸的意境與創意令人印象深刻。

拾念劇集《蓬萊 Isle of Dreams-南北管神話音樂劇》

時間︰2016/11/18 -11/2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

《蓬萊》神話音樂劇保留了南管、北管的傳統風格,創作出融合兩種風格的曲目;既是新創,又不偏離傳統,既呈現了南管、北管傳統音樂之美,又將兩者巧妙地融合,創作出具有傳統韻味的音樂。雖說是原創音樂劇,卻吸引人想要一探原本傳統音樂以及古籍的究竟。四位演員飾演多個角色,除了操偶、使用神祇的肢體語言表現之外,還學會導演李易修自創的一套神明語言,他們的表演與唱腔都令人感動與讚嘆。舞台上精采的表現以及編導與整個團隊的合作,引領人進到一個神話世界,展現出一種傳統再創造的新劇場美學,令人驚艷。

2016 松菸Lab新主藝─林宜瑾《彩虹的盡頭》

時間︰2016/12/09-12/12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

這是個非常動人又充滿驚喜與能量的演出。以民間喪葬時常見的藍白塑膠布營造出特殊的空間感,從實際民俗禮儀得來的靈感,也展現在鮮艷顏色的服裝中。燈光、雙面鏡、移動式的觀賞型態、舞者們的身體動能與表現,團隊整體合作出一場質量與張力都極高的表演。舞者彷彿將自己化為引導者一般,帶領觀眾們經驗了一趟奇異的旅程。以牽亡歌特殊的身體螺旋舞扭動為主要肢體動作,編舞家、表演者並不僅僅是重現了台灣民俗禮儀中的身體,而是將其當成舞作身體語彙的基本動機來發展。以田野調查得來的經驗,結合現代舞蹈的動作與思考,將原本令人忌諱的民俗禮儀轉化成一個藝術性極高的創作。這個舞作除了精采之外,更帶著儀式性、宗教性的意涵,也讓創作者、表演者、觀賞者在傳統文化、土地、人、空間、宗教等等範疇之中,似乎產生了更多的聯結。

2016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開幕專場《當代樂舞的頑.美契合》

時間︰2016/12/02

地點︰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臺灣現代音樂協會邀請光環舞集、新竹縣私立忠信學校的學生舞者一起參與,由作曲家盧炎(1930-2008)與光環舞集創辦人劉紹爐(1949-2014)的舞樂作品《無言》揭開序幕,帶有向兩位大師致敬的意味;其他音樂作品則多是專為這場演出而寫的委託創作。三個團體合作無間,使得這場展演在音樂與舞蹈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整場表演樂與舞同時存在,是頗為成功的音樂與舞蹈的共同展演。

《另一種目線》王信攝影展

時間︰2016/10/29-2017/03/05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這個大型回顧展讓人對在台灣攝影史上留下重要印記的攝影家王信的創作軌跡有更完整的認識。她在1970年代的報導攝影作品,無論是放在當時回歸鄉土思潮的脈絡之下來看,或者今日就保存、紀錄,以及社會、文化差異的觀點來看,都是彌足珍貴而且值得深思的。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