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泰松 / 第十二屆第一季提名名單與觀察報告
分享 | 瀏覽數: 1515

第十二屆第一季提名名單與觀察報告

提名觀察人: 陳泰松 , 2013年06月06日 15時34分

第十二屆第一季提名結果

陳泰松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簡述

 

台南人劇團《穿你穿過的衣服》

時間︰3/16

地點︰台南市涴莎古典音樂沙龍永華館

優秀的表演者,舞台與聲光的穩健操作顯示該劇團成熟的劇場美學能力,改編西方經典名劇本與在地化也是值得推崇。

 

孫尚綺《浮.動》

時間︰3/8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肢體動作的細緻與不落俗套的舞碼,編舞者展示這方面的創新與努力值得關注。

 

「真真:當代超常經驗」

時間︰1/26-5/19

地點︰北美館

歷年來鮮見的優秀官方策展,雖然論述深度稍嫌欠缺,但起了示範作用,值得嘉許。

 

感知‧交界—張永達個展

時間︰2012/12/28 ~ 2013/02/24

地點︰關渡美術館

作者除了在聲音藝術領域有醒目的積極表現,近年從事跨領域的合作,形成新世代藝術創作者的代表,值得鼓勵。

 

無姓之人-許哲瑜個展

時間︰2012/12/28 ~ 2013/02/24

地點︰關渡美術館

細膩而耐人尋味的敘事與藝術書寫能力,以敏銳的觀察力映照出當代媒體社會的弔詭情境與人性的崩落與變異。

三‧八 - 鄭詩雋雕塑展

 

時間︰3/16 – 4/13

地點︰伊通公園

跨界的藝術表演與對藝術模式的想像力。

 

……………………………………………………………………………………………………………

陳泰松:第十二屆第一季提名觀察報告

1.敘事作為跨界藝術的可能判準

如何把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放在同一的評價體系是一項挑戰,敘事或許是一個可匯通彼此的元素,呼應了兩方各自對跨媒介的藝術動機,並在當今數位科技或當代社會人類學、跨學科的整合趨勢下越來越成為普遍的認知。當然,這兩大領域還是各自有其傳承、歷史累積的特定語彙及其美學判準,譬如說在藝術手法、技巧或相關製作等方面,都具有感知質地的美學成份是不容否認的,但這些因素應可被含括在敘事這個更為根本的藝術表達裏。

換句話,敘事,說了什麼事(包括怎麼說的方法或模式),可作為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共同被檢視的美學對象。但“什麼事是值得說”,或更為根本的作為是“讓任何事變成值得說”的價值問題更是討論的焦點,關於敘事的美學判準,是關於藝術與社會人文關注如何連結的議題。這個議題對這兩個領域都構成挑戰。就表演藝術來說,它通常受到劇場或特定表演場所的制約,這是建築方盒子或所謂的框架,而觀眾也往往是在這種制約下來進行他們的美學收受;就展演空間來說,視覺藝術在二十世紀歷經再現框架的打破,邁向室外的社會空間,或是諸種可能的或抽象的論述空間,表演藝術不能說沒有這種實踐,但不像前者那樣具有決定性的、甚至價值轉變的關鍵意義。這可從表現的多樣性來理解,前者流轉於各式各樣的具體空間或抽象空間(概念),而後者的多樣性則多是表現在室內的表演場所之中。不管展演空間在意識形態上有如何的差異,終究敘事層面能讓彼此找到共通的理念。更進一步地說,這是語言層面的問題,是橫跨於特定媒介的物質感知與展演空間的限制,而語言絕非形式主義的語言,而是社會操作或實踐的語言。

據此,文化部與政府主導的藝術或展演計畫(特別是所謂的文創產業)往往流於便宜取巧的表面形式與民粹消費的討好,不僅無益於台灣整體的藝術生態,更造成資源浪費在不具歷史累積與典範養成的活動上,跟不上藝術創作者的文化狀態,彼此在文化經驗與藝術理解的落差有越來越大的危機。

 

2.藝術展演與創作的觀察

就這短短的三個月,藝術創作還不足以讓人得出特定的趨勢評論,若有的話,那也是長期累積的問題。是輒提出兩個觀察,一,若是質地精良的舞蹈、音樂或劇場演出,如在藝術語言上的承先啟後,或藝術技巧的精煉與純熟,當它們對社會或台灣在地現實沒有明顯的關注與表述,我們如何評價?二,就視覺藝術而言,當它的美學質地不再是建立在材料或物質性(包括影音視聽在內的感知材料)時,或是說,當這些美學成份顯得相當稀薄,幾乎讓人難以發生感知上的美學經驗但反而投注於社會實踐的組織與想像運作時,我們如何認定它們的藝術價值(或有無藝術價值)?這兩個問題將構成我個人往後對這兩個藝術領域的基本提問與思考。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