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李俊賢 / 旅遊世代中的「輕策展」和「微策展」 ──2013年初的輕食漫活型策展
分享 | 瀏覽數: 1634

旅遊世代中的「輕策展」和「微策展」 ──2013年初的輕食漫活型策展

李俊賢

●「漫波•島」,藝術家林慶芳在「鹿鼎小鎮」展出。

「策展」概念的確認,在台灣,已是十幾年前的事,經過十多年分化,目前就發展成兩極化狀態,在「策展」軸線的一端,極力向國際雙年展模式看齊,必須收集很多資源,盡量邀請大咖藝術家,努力寫出深澳論述,以便在台灣營造出很像威尼斯或卡塞爾的感覺,那樣子的「策展」,是訴諸「專業者」的,如何令「專業者」看完思考很久,因而產生深刻印象,是這種高端型「策展」的很主要目的。

在「策展」軸線的另一端,回應杜象 [或波伊斯] 「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觀念,開始「人人都是策展人」的作為。這種型態的「策展」,有時候也不需太多資源,甚至於一支手機就可以搞定,一不小心,就可以變成「策展人」,反正有展覽就要有基本配備──「策展人」,「策展人」又不用考執照,所以就大家一起來,快樂的給他「策展」下去。

或許,以上的「策展」模式都太極端的,聰明的台灣藝術家,終於又發展出來比較人性的「策展」模式,最近在台灣,就有一些這種類型的「策展」,有點奇怪的是,這幾個展覽的主辦單位,幾乎都不是官方文化單位,或許藝術就是要超越人性,公務人員也必須看破人性,比較人性的「策展」就只好讓非官方文化單位主辦。

2013年最早登場的是屏東三地門的「微微的風‧ 藝術工寮」,主辦單位是三地門鄉公所,策展人是剛剛得到「Pulima藝術獎」的排灣族古勒勒,春節期間在「地摩兒」公園辦理,邀請住在附近的南島系統藝術家現場創作一週,使過年出來踏青的國民,看到比較不一樣的春節活動。

到了四月,澎湖的東北季風停了,就同時有「青灣藝術季」和「漫波•島」登場,「青灣藝術季」是澎湖建設處主辦,委託賴新龍為策展人,邀請藝術家住在青灣週邊民宿,在悠閒浪漫的氣氛中,一面釣魚、一面浮潛、一面創作。「漫波•島」則是「澎湖縣菊島智庫協會」主辦,今年已經第三屆,這次選定澎湖多間咖啡廳為場域,藝術家是有澎湖背景的年輕藝術家。

以上介紹的幾個展覽,共同調性就是緩慢輕鬆,參與的藝術家,有的就把作品擺到咖啡廳,稍微注意週邊空間就可以了。有現場創作的,山地人就起火圍成一圈,一面聊天搞笑等有靈感再過去創作;平地人則在海邊看風景釣魚等靈感、或是下海浮潛找靈感。在策展人方面,因為這類展覽,行動可能比語言重要,也不希望深奧的論述製造觀眾緊張,所以,策展論述基本上是沒有 [但,沒有論述不代表沒有想法]。

在觀眾方面,看這類展覽也是很輕鬆,想好好看就認真看,不想認真看,簡單看也可以,因為幾乎沒有甚麼大咖參加 [「青灣藝術季」有幾個「悍圖社」會員,稍微算大咖],不會因為看不出大師的偉大教義而產生心理負擔。甚至於,這類展覽參與的觀眾,只是希望日常生活當中有些不一樣的內容,藝術品只是剛好可以完成這種需求而已。

因此,這幾個展覽活動,顯現了和美術館、畫廊很不同的情調,很像在度假又很像在工作,似乎在工作,但是動作又很慢。

隨著社會進步,休閒生活已經是台灣人的生活內容,週休二日的生活模式在台灣已經進入第二個十年,休閒內容持續深化,開始了這類「休閒型」策展的契機,一些有遠見的主事者,開始找藝術家策畫各種展覽活動,以便使國民休閒更有深度內涵。這類的展覽,使「策展」從文化單位的獨門生意變成全民活動,這樣的狀況,一方面使一些原來不太文化藝術的單位,稍為感染藝術的氣息;一方面也使一些藝術家得到各種福利,有時還有實質的收入。

這種旅遊休閒目的的「策展」,主事者期待的是比較觀光產業的目的,藝術上的效益,或許還不是主事者的主要目的。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蠻草根性的「策展」,因為必須配合地方需求,有時候不得不要拋棄主流制式的「策展」模式,有些說不定會被認為是在亂玩,但,有時候,因為沒有甚麼主流章法,一些自由的契機似乎又若隱若現,可能,當策展人心中沒有威尼斯,好像又出現另一種空間了。

●圖左:「青灣藝術季」,藝術家洪郁大作品展出於民宿窗台。
●圖右: 配合「台南新藝獎」,藝術家翁沛瑩在「窄門」咖啡展出。

●「微微的風‧ 藝術工寮」,藝術家古勒勒和希希勒工作中。

【註】2013年三月,台南市文化局舉辦「台南新藝獎」,同時把入選的一些年輕藝術家拿到各個咖啡廳展覽,使喝咖啡的空間變得比較有內涵深度,也更實踐台南「文化古都」的名聲。這個活動看不到策展人,從常理推斷,應該有一個公務人員策展人。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